发布时间:2021/05/12 10:28:57
点击:
有人说:“天堂是一座图书馆”。如果问我图书馆是什么模样,我可能不会再把它反过来比喻成天堂,我会庸俗但朴实地说,图书馆是一座宝库,满架的图书是它看得见的财富,海量的数据是它看不见的资源。确实,读研以来,在图书馆各大数据平台浏览、检索材料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数据服务为我的学习提供了无限便利。但使用数据的同时,我也不禁对数据服务产生了无限好奇:这些数据平台是如何建设运行?对于我这样一个文科生来说,似乎是一个掩藏在电脑屏幕背后的秘密。
三月中旬的一个早晨,图书馆公众号上数据中心招聘研究生助理的消息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解开我的疑惑。于是,我果断报名,并参与了问卷调研。几天后,我终于通过审核,正式成为了山大图书馆数据中心的一名研究生助理。

很快,我和数据中心的三名老师以及其他七名研究生助理小伙伴进行了第一次线下见面。同学们大多是像我一样的研二学生,也有直博生;大家来自不同的专业,有的和我一样就在中心校区学习生活,有的远在千佛山校区、趵突泉校区,大家为了参会甚至在一个小时前就坐上了跨校区的班车。怀着共同的热情而来,我们感受到老师说的“数据中心大家庭”的和谐温暖。图书馆的程馆长也参加了本次见面会,向我们介绍了学术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阶段、目前的建设现状以及我们的工作职责。数据中心的老师们都出自计算机专业,这让我更加坚定地认为加入数据中心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这个部门为更多师生服务的同时,我将从中学到很多很多;作为助理中唯一的文科生,我也将发挥我的专业特长,争取为平台建设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成为助理的我,首次接触到了图书馆数据中心正在建设的学术数据服务平台,它旨在收录一校三地师生的学术成果,并对学术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高效利用,促进学术交流与学科融合,而我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在平台发布前为这个平台找出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带着作为体验者的兴奋,我对比了知网、万方等成熟数据库以及其他高校数据平台,为已初具雏形的学术数据服务平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后来,看着自己的建议被汇总成文,逐步融入到平台的建设中,我的心中升起的是分外自豪。很荣幸作为学生的我们提出的小小建议能真的被重视采纳,为建设未来又一个较之前更全面便捷的数据平台,贡献出我们绵薄之力。
为了将学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成一个既包含原有平台数据、功能,又收录最新成果的崭新平台,我们又比较了新旧平台的不同之处。我们在新旧平台上,通过每一个按钮点进每一个页面,梳理了原来的功能出现在新平台上的哪一个页面、哪一个出现在新平台上的功能是原来没有的、哪一个旧平台具备的功能在新平台丢失了,并一一截图,形成文字报告。我们还从自己熟悉的专业入手,比较了学院师生身份变动、师生成果数量和条目变动,在这些变动中,我们看到了学校科研情况可喜的新变化。
在参与学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数据蕴含的无限价值。今年四月初启动的第三届“慧源共享”全国高校开放数据创新研究大赛给了我和同学们共同探索研究数据的机会,这也将是全国大学生数据研究的竞技场。我和我来自其他专业的小伙伴们正在参加线上学术训练营,打算组队报名。
这就是我在图书馆数据中心做研究生助理的所见所闻,仿佛一个点外卖的顾客注册成了外卖骑手,我也实现了一个从平台的使用者到使用者兼服务者的身份转换。在这一转换中,我对学术数据服务平台的好奇在一点点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我收获到了专业以外的知识,认识了更多不同专业有趣的人。我想,任何一个工作都不会将一个对它抱有兴趣的人拒之门外;同样,对专业以外的知识拥有无限的好奇,也定会为你带来新的机会、新的体验。
【作者:2019级硕士研究生 孙艺璇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朱炜明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