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确山线下对接活动参加者 景趣趣

发布时间:2021/05/13 10:35:26   点击:  

5月13日 星期四 晴

凌晨三点半的闹钟,五点半的日出,半天的长途跋涉,都在这一天相遇了。今天,我作为“守望”志愿者来到河南确山和配对的小朋友进行线下对接活动。所谓守望,即守护留守儿童的希望,志愿者们与留守儿童一对一配对,辅导他们学习,关心他们心理和思想的成长,让他们在缺少父母关怀的情况下得到更多关注、陪伴和亲情。

先是早起赶大巴,然后赶高铁,最后坐大巴于下午三点抵达目的地——双楼小学。无论一路上如何兵荒马乱,劳累困倦,当看到那些孩子们的时候,所有的疲累都一扫而空。第一眼看到操场上那些嬉笑的孩子时,我有些惊呆了,孩子竟这么小,让人不禁想要摸摸头,好好保护。他们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胆大的甚至还迈出几步,胆小的缩在别人身后窃窃私语。

和我们对接的大部分还是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孩子们一个个被点到名,志愿者们一个个上前牵起属于自己的小朋友的手,那种“我的孩子”和“我的哥哥/姐姐”所产生的自豪感、归属感是难以言喻的,我们有了很深的羁绊,所以破冰交流时才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和无限的好奇和激动。我给我的孩子准备了礼物,然后我们一问一答彼此熟悉,我的小朋友高高瘦瘦,眼睛大大地扑闪着,是个很认真可爱、活泼爱笑但不张扬的孩子。也许开始还有些拘谨,但后面进行的“击鼓传花”和“你画我猜”游戏更让我们关系亲近了很多。孩子很兴奋、很认真地参与游戏,我也趁机询问了她许多小问题,对于她的爱好和性格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这也有利于我后期对她陪伴方式的确定。欢乐的时光总是这样短暂,在孩子们对游戏意犹未尽时,我们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结束去拍了合照。

随后进行的就是家访环节了,志愿者随着孩子们到其家中和家长做了采访记录。由于我的孩子家离学校较远且大人不在家,所以暂时取消家访,于是就陪同另一名志愿者去她的孩子家中。留守孩子家中多为爷爷奶奶看管。孩子的爷爷奶奶热情好客,对我们招待周到。通过问答式访谈,我感悟颇多。因为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年龄大的爷爷奶奶思想相对保守和局限,他们只关心孩子平安长大,关心孩子的成绩,不赞成孩子发展特长,比如画画、跳舞,忽视了孩子作为留守儿童内心缺失的父母的爱与陪伴。所以他们以为报名这个项目相当于给孩子补习功课了,只期待我们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然而,我们对孩子的启发和指引怎么会只表现在功课上,再者说,学习的提高仅靠我们的微薄之力也未必效果显著,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陪伴、关爱、可倾诉的对象。就像这次家访的孩子,表面性格内向,不与大人沟通,事实上她在同学中人缘极好,善谈开朗,所以只是没有大人走进她的心罢了,哪里是她本就如此?然而爷爷奶奶的某些思想也是很值得肯定的,他希望孩子走出大山,考上大学,有个好未来,这在现在的广大农村里也是一种普遍观念。

大学生以己之力守护那些农村的披着隐形翅膀的天使,在我看来,是极有意义的。正如泗水微公益社长的那句“有些青春,总得在遥远的乡村秀一秀。”通过这种志愿活动,不仅给留守儿童带来了丝丝希望,也对我们是一种成长和洗礼,我们乐于奉献并无怨无悔。


【作者:2019级本科生 景趣趣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朱炜明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