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4 09:00:04
点击:
今天我们来到儿科重症区,也就是PICU,这是我们在儿科的最后一次见习。满怀着期待,我们迎着朝阳来到妇儿大楼。我们稍事等待便进入了儿科重症区,老师提醒我们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手术帽和鞋套,因为重症区的儿童抵抗力弱,需要更加注意预防感染。
首先我们旁听了长达一小时的交班,能经常捕捉到“重症脑炎”“呼吸衰竭”等字眼,可见这里收治的患儿情况危急,科室的氛围也明显比较紧张,但十分有序。医护人员们即使在交班,也时刻关注着患儿情况。在交班后,我们大致对PICU收治患儿的情况有所了解。
之后老师带我们参观科室布局和环境。与新生儿科、血液科等科室不同,这里的病房没有门,左右是重症区,中间是交班室、治疗室,一目了然。重症区偌大的空间有序摆放了约二十张床位,从交班室一出门便可一览全貌,目的也是为了迅速观察患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此外还有三间全透明的隔离病房,用于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儿。
医院有白班和夜班,以及不同的小组,并不是由一位护士负责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过程,所以交班尤为重要。不仅刚刚在交班室的汇报要讲清,之后在床旁交班也要看清。我们的治疗和护理已经从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而且患者的病情是动态发展的,交班需要看到患者,实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大小、管路情况、用药情况、病情变化等等。平时各小组内实行床旁交班,护士长会每天随机抽取一个床位,检查交班是否合格,并适时提问、给予指导。
最后我们观摩了医护人员们的各种护理操作,包括有创测压、PICC等。老师提出许多问题,虽然我在见习前都会复习课本知识,但仍有很多问题回答得不完善。我们在课本上学习了疾病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的护理操作,但随着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临床上有许多操作我们并不了解。所以我也向老师提出了许多疑惑,有的看似太简单、甚至有些“傻”,但是老师都认真负责地回答了,这更坚定了我的想法:在自己认真思考后仍未解决或不确定的问题要提出来,不要害羞或者感到尴尬,不断改正、不断进步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者!
【作者:2018级本科生 张星茹 来自单位:护理与康复学院 责编:黄志向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