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8 08:38:51
点击:
中午,党支部群里的一条通知,掩过窗外呼啸的风声。“下午两点半,学校统一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辅导报告会,请各位党员学习观看。”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不管是每周的“青年大学习”,还是每天“学习强国”及众多官方公众号推送的党史知识卡片,让我们从多维度、多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回顾。所以,每一次学习都是对思想的洗礼,但是由于下午已经预约了测试仪器,只能采用线上观看的方式学习。
下午两点半,报告会在一校三地会场准时开始。今天学校邀请到的是来自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孙熙国。报告开始前,孙老师作为山东大学的校友与现场及线上的观众进行了交流,忽然觉得距离感弥散而去,像是一位许久不见的“老友”在跟我们聊天谈心,这让我听讲的兴趣更浓烈起来。孙熙国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首先,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及政治影响进行了阐释,深入浅出地讲解、严肃但不失幽默的语调将内容推到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孙熙国教授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前两点。
“新思想是新时代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孙老师在这一节用中国公民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对群众和党的关系进行了阐释。他说,当年陈毅将军面对一位在战场上失去三个儿子的父亲“我失去的三个孩子换来了什么”的一句质问,眼含热泪地回答道“一个红彤彤的中国,国家是你的”。我们党提出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群众是党一切工作的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让群众满意,我们党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初心的不懈追寻”。孙老师首先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在嘴边本能地夺出,但是孙老师后面给我们做了更为精准的解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闭幕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谋和平和发展的党”,这表明我们党不只考虑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把“人类共同体”的概念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我们党从建立之初就把人民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听了孙老师的讲解,我对共产党的伟大有了更深的理解——全党上下始终高举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旗帜,党员干部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口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会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接下来,孙老师又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精辟概括、对原理体系的科学阐释、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本质特征的全面论述”等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全方位的剖析和解释,最终将结论落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听完孙熙国教授将近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会,心中翻涌的涛浪久久难以平静。这浪花卷起的是我对共产党百年风雨兼程依然青春昂扬的赞叹,这暗潮涌动的是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两个大变局的潮头上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针的崇拜,这涟漪拨动的是我对“生在种花家,流着炎黄血”的自豪与骄傲。非常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党员同志学习的机会,让我的精神和思想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作者:2019级硕士研究生 刘海豹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王浩铭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