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31 09:19:34
点击:
初夏时节,五月的济南闷热中带有一丝清爽的风。期待了很久的第八届合唱文化艺术节终于落下帷幕。在回寝室的路上,得知我们的《传奇》得到此次比赛的一等奖,我的心中有三分狂喜,三分惊讶,四分欣慰:狂喜和惊讶是因为我们全体取得了如此优异的好成绩,欣慰是因为我们两个月来16次排练的努力得到了丰厚回报!回顾近两个月的排练过程,可以说是排除万难,砥砺前行。
还记得3月25号,文艺部邀请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鹏辉、周文豪两位学长进行合唱团成员的选拔,27日,第一次排练正式开始。大部分成员对合唱都没有什么经验,连最基本的如何发声、如何换气都不了解,更棘手的是存在跑调、合不上节拍的问题。当时我心中的是有些迟疑的,我们真的能唱好吗?我们能拿到好的名次吗?我心中的疑惑在接下来的排练中逐渐被解开了。
据统计,“子曰”合唱团共进行了16次排练,每次排练都在1小时40分钟以上。因为同学们的空闲时间很难统一,我们每天晚上九点在知新楼教室排练。刚开始的大家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王鹏辉学长为我们讲解简单的乐理知识,又让各声部长把五线谱翻译成对应的简谱供大家参考。前几次的练习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女低声部的部分因为和原版的独唱曲调不太一样,大家不由自主就跟着女高跑调,几乎次次都得加练。女低声部的成员们非常配合,我们好几次在晚上六点集结到“八大教授”雕像旁边练习,但是让人泄气的是,单独练习的时候大家的音准都没有大问题,四个声部一起排练的时候却很难不跑调。进入五月中旬,合唱从各唱各的到逐渐变得有“合”的感觉了,四个声部的和声逐渐动听,从唱不上去、唱不好听的“小萌新”成长为唱得准、会听其他声部的合唱队员。累是必然的,但汗水浇灌出的果实也是非常丰硕的。
学院对整个合唱活动高度重视,提供教室专门划分时间供合唱排练使用;中途李一楠、李婧两位老师为大家带来“慰问小零食”,给大家加油打气……
比赛前这一个星期,我们天天都在练习,学长们从整体到细节严抓,音准、强弱等问题一一过滤;领队学姐为我们设计动作,确定衣服、调换尺码、发布通知……另外说一句,男生们的蓝色西装真的帅呆了,女生们的蓝色长裙也仙气满满!
终于到了这一天!在正式上场前,王鹏辉学长带我们到电教北二楼进行最后一次发声练习,旁边教室的人在听到我们的歌声后纷纷出来拍照录视频,我能从他们的目光中感受到对我们的赞叹。上台站定的那一刻,我在心里说,我们一定会展示出历史文化学院的风采,让台下的评委和观众觉得历史文化学院的孩子们真是好样的。演唱过程中,学长脸上的笑容感染着我们,我们也绽放出自信的笑容。最后一次,也是最好的一次!下台后大家都说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猜想,大概是大家沉浸在音乐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吧。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双眼,梦想着偶然能有一次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歌名为《传奇》,我们也创造了传奇:我们的歌曲得到了94.47的高分、排名第六的好成绩,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耀!
晚上的微信朋友圈被我们的合照刷屏,我们的合唱故事就此告一段落。在排练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欢乐,收获了掌声,这段歌声将长存于我们心间。感谢每一个合唱团的成员,感谢帮忙排练的学长学姐,感谢我们的钢伴,感谢来探班的老师们。期待下一次的合唱比赛,我们定将再创辉煌!
【作者:2020级本科生 刘若余 来自单位:历史文化学院 责编:黄志向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