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1 09:18:19
点击:
早晨六点的空气中夹杂着一夜夏雨后的凉爽。怀着期待的心情,由我带领的艺术学院部分学生党员启程前往为纪念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而建立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
进入纪念园,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达33米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碑体正面是竖起的铁轨造型,战士持枪冲杀的铸铜人物塑像矗立于纪念碑的顶端,象征着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百里铁路线上与侵华日寇浴血奋战的游击队员。
继续向前,便到达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一辆长达54米的老式蒸汽火车,车厢内播放着黑白老电影,此情此景之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武装起来的八路军战士们攀火车、争物资,与侵华日军斗智斗勇,“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只为保我华夏土地不让分毫。我不禁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写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中的一句话:“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再看向眼前,每一个陈列的老物件仿佛都要向我倾吐它曾见证过的一幕幕英勇事迹,一张张年轻又坚毅的面庞也永远定格在了展板上的黑白照片里。我想,这大概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青年人对“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最好的诠释了吧。
纪念馆的后半部分是一条铺满文字的事件长廊: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台儿庄大战、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车桥战役、日本投降。一条几近百米的长廊记载了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9日十四年间中国这片古老土地所经历的苦难辉煌。而在纪念馆的最后,是一面英烈祭祀墙。在铁道游击队牺牲的150多名队员中,仅有48名有着姓名记载。在不足十平米的空间内,墙面上密密麻麻印刻的,也正是他们的名字。我望向墙面,逐字读去,耳边恍若响起了连天的炮火声、冲锋的号角声、杀敌的呐喊声、胜利的欢呼声……心情激荡,久久无法平静。
坐在返程的火车上眺望窗外,夕阳透过沉闷的云层,穿过玻璃,点点洒在了身上。耳畔隐约响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缅怀先烈,是为了不忘历史;致敬英雄,更激励我们砥砺奋进。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但是英雄的事迹历久弥新。铁道游击队“赤诚报国、不怕牺牲,机智灵活、勇于亮剑”的精神将长存于我们心中。
【作者:辅导员 黄睿 来自单位:艺术学院 责编:张芳奥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