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参加者 孔勐勍

发布时间:2021/06/08 09:14:17   点击:  

6月8日 星期二 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半年后再次有幸提笔山大日记,在全国高考的特殊节点,感慨万千。来到山大已近一年,愿藉以此篇感谢学校一年以来的哺育,以及浅谈我在开启新一段征程时选择“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的愿景。

一年前,作为山东考生,我们经历了停课停学、高考延期和第一次新高考改革,终于在温暖的金秋遇到山大、翻开人生的新篇章。就像副院长张景全教授告诉我们,历史对我们是有期许的,我们一定要成为荣耀。我深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也相信山大会为我们梦想的实现提供广阔的平台。

“探究世界,讲述中国”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我小小的梦想很幸运地在学校的哺育下不断成长、彼此护航。犹记开学典礼时,樊丽明校长鼓励我说:“东北亚学院的孔勐勍同学,期待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有你发出的中国声音。”探究世界、讲述中国、贡献未来已然成为我们作为“山大人”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山东大学代表和全体优秀学员代表在联合国青年领袖精英班闭幕式致辞)

这一年来,我曾和张蕴岭院长探讨“疫情与全球化”,常常被他的学者操守和家国情怀所感动;我曾在杨延龙老师指导下完成第一篇学术论文,拓展了知识面,刷新了对于世界的看法;我曾和四位非常优秀的前辈在国际问题研究院探讨科研课题,出来时已是夜深,是我大学生活里非常美好的回忆;我也曾作为一校三地唯一的一年级学员参加2021年联合国青年领袖精英班并获评“outstanding participant”,和来自十余所高校的同道中人一起探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一项作品倾注全力并分享成功的喜悦,现在我也成功申请成为了项目助理,希望与祖良荣博士一起让项目惠及更多有志的青年人;我曾作为唯一的一年级学员参与康奈尔大学的高层次国际人才课程交换项目,向有趣而博识的康奈尔大学发展社会科学系主任Parfait教授深入学习SDGs;我也曾作为学校代表,采访中国前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先生及夫人,听他讲述外交路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在生日时收到他的祝福信“祝19岁的孔勐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为山东大学代表采访中国前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先生及夫人李珊)

这是我第一年的征程,在岁月斑驳深处,我聆听到梦想绽放的声音。一年以来,无论是樊丽明校长的期许,还是王迎春主任的信任,抑或是老师们的认可,我在山大感受到的,是“一切取决于你。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经历了一年的观望与考量,我选择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国际事务部、外国语学院联合推出的“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作为第二年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微专业对接国家对国际组织人才的需求,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具有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如总书记所言:“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仍然生活在战争和冲突的阴影之下,很多老人、妇女、儿童依然饱受饥饿和贫穷的折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依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更显“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的使命担当。

面试时,老师问到我过往的经历对于未来跨文化交流的裨益之处。我结合2014–2017年做电视台涉外记者到日本和韩国采访的感受、2017年在美国在国际志愿者的经历、2019年参加“全国中学生国际交往能力大赛”时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顾子平大使的沟通,以及2021年参加联合国GYLA项目的经历,表达了在未来继续努力融入到这个与中国有关的梦想轨迹中、向国际观众呈现一个更加平衡客观的中国形象的愿望。

在材料审核、全英面试等环节后,一校三地、本科生和研究生共66名成员加入了第二期的“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微专业。

在新的征程中,我将恪守“作盐作光,济世济民”的人生信条。愿和其他志同道合者一起,探究世界、讲述中国、贡献未来,立志成为具有中国深度、世界广度和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引领者。


【作者:2020级本科生 孔勐勍 来自单位:东北亚学院 责编:张芳奥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