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20 11:32:34
点击:
有这样一所高校,她拥有济南的淳朴,拥有青岛的大气,拥有威海的柔情。她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拥有八个校园,她就是“山高知天阔,海大容百川”的山东大学。
作为齐鲁大地的最高学府,山东大学一直以“杰出人才的摇篮”著称于世,从诞生起便以“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为己任,为中国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
她诞生于晚清,是第一所京外官办大学堂,因第一个出台高等教育学堂章程,而成为我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是中国的“起源性大学”。她于民国时期逐步崛起,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这一学堂也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她埋头苦耕、沉默做事、慷慨利他,开国元帅罗荣桓、杰出诗人闻一多、国学家季羡林、文学家臧克家、教育家杨振声、物理学家薛其坤、散文家梁实秋、物理学家束星北、生物学家童第周等著名学者,都在山大的校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01年官立山东大学堂、1926年省立山东大学、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国立山东大学、1951年山东大学、2000年三校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随着2016年青岛校区的全面启用,山大一校三地的办学格局正式形成。岁月流转、山海变奏中,山大已经走过119年的峥嵘岁月,从济南到青岛,再从青岛回到济南,又在威海、青岛设立校区,泰山与大海之间,一曲曲交响此起彼伏。
幼时,我家住在洪楼校区和中心校区附近,傍晚黄昏时偶尔会与父母一同到校园内散步。洪家楼校区以灰砖红瓦的折中主义建筑群为主,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外来的异域风情,在这里和谐地融为一体。中心校区的古香味稍减,但那里的小树林文化让我印象深刻。高高的法桐树映下重重树影,中有石桌、石凳,清晨会有学生在那里背诵朗读,白天或者傍晚也会有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偶尔晚上还会有小树林音乐节举行。每每路过,都能感受到属于山大的氛围。山大作为我幼时最熟悉的高校,从那时便在心里埋下了种子。
多年后,我进入了山大青岛校区。她坐落在黄海边的鳌山湾畔,沐浴着齐地长风和儒家地利,吹拂着四季的山湾海风。新校区里的“一多书院”“从文书院”“振声苑”……每一处建筑,都在诉说一段跨越山海的前世今生。课余时间参观学校博物馆,也感受到了山大百年文化的历史传承以及各位名人校友对山大发展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近120个四季的轮回,山大迈着坚实沉稳的步伐,怀揣着最真最切的初心,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并肩,繁华春光更迭,草木皆是见证。跨越泰山、黄河、黄海的广阔胸襟,滋养着一代代山大学子的青春年华,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注:本文为“百廿校庆作品征集”活动投稿。
【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 刘稀琛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朱炜明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