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跨国两地书”调研团队成员 林雯莹

发布时间:2021/08/12 20:22:31   点击:  

8月12日 星期四 晴

梧林村是福建泉州当地新开发的旅游村,原本是小有名气的侨村。在上个春节时段,开发还未完成,就已经有很多家庭前往该地点打卡,也算是个声名鹊起的旅游景点。而我借着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才第一次走进这个村庄。

天气炎热,上午的一阵大雨也没有浇灭下午的艳阳高照。但就是在这么一个阴晴无常的天,我们在梧林村展开了我们的社会实践。因为台风已经过境,游客并不多,但这里的建筑属实有趣。有红砖碧瓦的典型闽南古居,也有中西合璧的番仔楼,无一不向我们讲述着些什么,或许是生活气息,或许是海外游子的那些故事。

梧林村里建有一处侨批馆,这是我们团队之所以到此调研的主要原因。侨批馆占地面积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印象很深的一处是在一间房子内,以三面墙的侨批为实例,展现了这些侨批的主要内容。这些集汇款与家书为一体的侨批,无不表达着对家人以及国家的牵挂。离家万里、与国分别的侨胞,大多是为了生计选择出海,他们把海外的积蓄又寄回家中,支持国内,体现了这些华侨同胞的家国情怀。

在馆内,还有专门的管理员和讲解员。但由于时间比较不凑巧,我们没有遇上讲解员。在与管理员的沟通中,我们似乎发现了和晋江市档案馆洪老师所说的不同的理解。洪老师对于侨批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情况是比较乐观的,由于晋江本身就是侨乡,民间对侨批的认识在申遗成功后的宣传得到了增强。但馆内管理员的想法则较为不同。他们都认识到了侨批在当时对于华侨同胞本身的情感、经济纽带作用,这毋庸置疑。但他们也认为随着时间的消逝,侨批以及其相关者年代越来越远,现在的人似乎对侨批没有什么记忆。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中可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都不清楚侨批的概念,这或许与侨批馆讲解员的认识更加贴近。但不可否认的是,民间中老年人虽然说不上什么是侨批,却也在看到侨批馆的展示之后,能意识到或许过去自己家里也有这样的宝藏,对侨批文化有了更多了解。

侨批的公众认知度还是不足够的,我希望在此次实践之后,能继续为侨批的知识普及工作作贡献,因为我相信最好的保护和开发就是公众对侨批的重视。


【作者:2019级本科生 林雯莹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王丽薇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