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址探史 悟思明志”社会实践团队队长 刘诗雨

发布时间:2021/08/22 19:52:25   点击:  

8月22日 星期天 晴

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遗址中保存的是最真实、最客观的历史史实资料和历史文物,由此,我决定以“寻址探史,悟思明志”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调研,于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以史鉴今,传承“四史”的力量,赓续红色血脉,承担当代青年的光荣使命。

在疫情防控的严格要求下,我来到湖北省武汉市武汉革命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调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所坐落于长江岸边的革命纪念馆方位坐北朝南,“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由周恩来题写,所存内容与当年布置并无二致。

于外部观察,其建筑结构主体为传统砖木结构建筑,斗拱与榫卯古朴雅致,青瓦灰砖与朱红廊柱相映合配;简要观察布局,四排房间与正门处于同一中轴线,一、二排房间为教学区,三、四排房间为生活区,风雨操场将两区间断隔开,一切井然有序,齐整如一。

轻然迈步,踏入一间间旧时的屋子,往日气息扑面而来。所有的物品,不论是常委办公室的实木桌上摆放有序的笔墨纸砚、大教室中发人深省的标语旗帜,还是床上叠得四四方方的被子、膳堂中收纳完好的筷碗,一切都井井有条,仿佛不曾有人离去。

古老物品的留存打破时间界限,一瞬间将我带回了那个时代中:青年人怀抱满腔的热血和希望,立于青翠如碧的风雨操场上,倾听教员哲思明辩的教诲;坐于庄严肃穆的教室中,接受前辈先进思想的洗涤。而令我惊奇的是,在宿舍楼间,高低床旁,竟排列着两排步枪。在后续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农讲所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每日清晨5点即携枪于操场上训练,此后于大讲堂中学习农民运动理论,所谓习文练武,知行合一,大抵如此。

走入展馆二层历史陈列馆,我才完完整整地了解了这段峥嵘岁月:起为农运声威动地惊,是农民参与革命运动理念的腾空出世之时;继有江城讲习开新篇,农讲所正式开始培养能领导农村革命的栋梁之才;后为革命火种播神州,跨出农讲所的有志青年们,充分发挥自身所学,积极投身于各地的工农武装起义,领导开展农民运动。有志之士播撒下的革命火种,顶得住风雨如磐,抗得过棘地荆天,熊熊燃烧于山乡原野,与神州大地上煽起燎原之势。参观之时,不由得将自己代入其中,随革命先辈冲破重重阻碍,奋发向前,霎时热血沸腾,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生矣。

由于时间原因,我仅进入武昌农讲所旧址纪念馆进行参观,其他诸如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活动旧址纪念馆等有憾未能成行,但此次实践活动,仍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满载着回忆的建筑与物件,蕴含着一种誓死不屈的中华魂,开天辟地的精神气,于其中回望历史,对话时光,感受一个时代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故吾辈应不忘来时之路,踵事而增华,踔厉而奋发,助力新时代中国腾飞雄起。


【作者:2020级本科生 刘诗雨 来自单位:护理与康复学院 责编:国千卉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