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3 20:38:55
点击:
为深入了解青岛各地区方言现状,感知方言魅力,传承方言文化,今日,我和山东大学文学院关于青岛方言发展现状调研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李园街道走访,走近当地居民,在浓浓乡音中探索正在展现新活力的青岛方言。
我们在前期调研当地方言使用的状态和使用人的分布情况的基础上,走访了当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方言使用的具体情况。采访中,我了解到,当地的老年群体普遍使用方言进行日常交流,青少年群体存在“双语”现象,他们同时掌握普通话与当地方言并在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口音进行交流。有中小学生表示,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进行课堂互动,而在课间或者其他休闲时刻则会使用方言进行交流。中年群体亦然,区别在于职业的不同导致了方言使用频率的不同。“虽然普通话已经普及,但在和只会说方言的老年人交流时,我们还是会选择乡音。”服务岗位的一些工作人员这样说。青岛方言本身与普通话的差异并非巨大,主要是语调音调词汇等层面具有地方特色。方言在本地非常通行,而外地人到访也不会有很大的交流障碍。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在走访中还了解到,闲居在家的老年人一般会担负起教养孙辈的责任,小孩子的牙牙学语是在方言氛围浓厚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新一辈青岛人还是自小便带上了青岛口音。“等着以后上学了老师就教导着不说土话(当地方言)了。”老人们笑着说。普通话似乎与“有知识有文化”打上了等号,队员和大家交流,讲方言并不是“土”与落后,它承载着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维系,值得我们去保护与继承,反倒是在年轻一辈中出现的方言断流现象令人值得担忧。
今日的采访进一步使我们认识到青岛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我们还在征得当地居民同意之后将交谈内容整理成语料收集资料,为之后将进行的更多语言现象收集与相关语言学调研打下基础,力求为方言文化保护贡献山大方案和青年力量。
【作者:王晴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国千卉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