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6 20:23:16
点击:
这个暑期,我加入了对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研以及部分地区垃圾处理方式收集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我意识到了许多曾经没有想过的问题,也收获到了宝贵的调研经验和社会经历。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相当重要,对于地球生态的保护和人类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然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大因素。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而针对我所在的城镇调查垃圾处理的方式,则是我此次社会实践的任务之一。
在明确活动目标并做好出行计划安排后,我走访调研了附近村庄、街镇、县城的垃圾分类情况。我发现,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垃圾分类,但是此政策在农村的落地情况不容乐观。调研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村庄未实行垃圾分类,并没有用于装放不同种类垃圾的垃圾桶;大多数街镇也未实行垃圾分类,有的街镇虽然摆放了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是由于人们缺少垃圾分类意识,所以并未成功实行分类;县城里基本上完成垃圾分类设施的覆盖,不论是路旁的垃圾桶还是小区的垃圾桶,大部分都按照垃圾分类的标准进行摆放,只是仍有相当多公共场所尤其是人流量大的场所,人们投放垃圾时未考虑分类投放。由此可见,完成垃圾分类设施的覆盖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与垃圾分类意识,仍是未来环保任务的重中之重。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我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阅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单是了解许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作为新时代国家建设者的当代大学生,只了解国家政策是不够的,还应走进生活,考察政策落地情况,必要时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应亲身实践而非闭门造车,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不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作者:2020级本科生 李恩照 来自单位:机械学院 责编:国千卉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