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8 20:42:17
点击: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我们社会实践小组按计划推进访谈计划。我们今天来到了位于历下区的自在博康颐养中心,期待通过访谈,探索中国在高速发展新时代下的新型社区养老制度,为国家养老事业发展提出我们的思考和看法。
上午十点,小组成员在博康颐养中心集合。为了让这里的长辈们获得应有的尊严,工作人员介绍到我们在这里不能称呼爷爷奶奶们“老人”,应以“长辈”“长者”代替。我们被这不经意间的细节所感动,每个人理所应当获得其他人的尊重,这是我们在这里学到的第一件事。经过工作人员的简单介绍,我们对这里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于是我们采访了我们的第一位长辈——一位八十九岁的老奶奶。
“奶奶好!”伴随着略显生涩的问候,我们的访谈开始。老奶奶很健谈,她曾经是一名生物老师,虽然老奶奶一直说自己糊涂了,很多事想不起来,但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奶奶内心对外界认同感的渴望。她多次提起自己的学生在公交车上或在菜市场认出自己,然后自己大吃一惊的事件。老奶奶灵活变换语气,描述得十分富有画面感,仿若年少的学生般充满活力。我想这是老奶奶铭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价值的方式,而这种方式需要倾诉来获得认同。我们不知道老奶奶上次对别人提起这些事是什么时候,也不知道我们走后她下次能够这么畅快地和人聊天又要待到何时。老奶奶说了很久后说:“光我说了,你们想问什么问吧。”可能感到有点不好意思,老奶奶笑出了声音,条条曲折皱纹爬满的脸颊却在此刻给人温暖的生命活力。当我们问到这里生活情况的时候,老奶奶很是满意地夸赞起来,中间也穿插两句:“有的时候啊,做的菜我嚼不动,我没牙啊。”逗得我们都笑了起来。屋子里充满欢声笑语,认同与理解跨过时间的代沟让善良的人彼此相亲。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我们的访谈结束,老奶奶即使已经有点疲惫,但还不忘补充:“把我说饭菜嚼不动的那段删掉,那只是很少时候,平时我在这里被照顾得很周到。”听到这话我们和工作人员都不禁笑了起来,说道:“好的奶奶,我们都懂你的意思。”之后奶奶的一个举动让我莫名心酸,奶奶难为情地说;“你们可不可以把录的音留给我一份?” 也许在奶奶看来这是一个难题,但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把录音传到奶奶的微信上就行。对了,奶奶会使用微信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虽然只是一些简单操作,但对于年长的奶奶来说也很不容易了。学习使用微信是老奶奶努力了解外面生活的方式,而索取录音对于奶奶来说是取代倾诉的方式。但老奶奶通过微信所了解到的能有多少呢,通过听录音代替倾诉又能给奶奶带来多少慰藉呢。这些我们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人敢说,因为我们无法解决,相比这个问题,我们的力量太过渺小。“我喜欢听自己的声音”,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多少心酸与无奈。不管在物质条件多好的疗养机构,陪伴与理解都是需要愿意与自己交流的人给予的,这不是一顿大餐、一张舒服的床、一群打理生活起居的人所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当前养老最容易忽视的问题。身体难以避免会越来越老,但心灵不应越养越老啊。
最后,我们给奶奶喂了水,擦拭了嘴巴。看着闭上眼休息的老奶奶,我们离开屋子,结束了今天的访谈。经过一天的访谈,小组成员都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当代老年人的所想所需。我们将继续我们的访谈,总结实际,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为我们所有人的长辈发声。
【作者:2020级本科生 谷德蒙 来自单位:机械学院 责编:国千卉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