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5 21:26:59
点击: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
今天下午,山东大学2021年研究生“导学思政”合唱比赛在中心校区音乐厅举行。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合唱团师生用作品《在灿烂阳光下》向党的百年华诞、向山大建校百廿献礼。
经过长时间的排练和准备,哲社学院以90.9分获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刷新了学院记录。作为合唱队指挥,我本人也有幸荣获得“最佳指挥奖”的荣誉。
比赛结束后,回忆起我们的台前幕后,真觉思虑万千。感谢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提供的比赛平台,感谢哲社学院党委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不知道我们的工作将会进行得多么艰难。哲社学院合唱团七十余位队员,用自己完美的唱功诠释了对党的热爱与赞美,我十分敬佩他们。感谢我的搭档、合唱团领队的李雅茜同志,她对工作一丝不苟,既能尽心尽力地组织每次排练任务,又能及时将近期情况向上级领导反馈,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感谢艺术指导徐晓琳先生对哲社学院的给予的指导,使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科研之余,体会到艺术带给人的意义。哲社学院合唱团在社会工作系于淼副教授和哲学系毛林林副教授这两位导师的带领下,唱响“礼赞百廿华章·强校兴国有我”的宏伟主题,让大家回忆了那段赤诚岁月,激发了对党的无限忠心与礼赞。
我6岁学艺(小提琴),8岁拜师,经过多年的艺术熏陶,我渐渐认识到,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关注智育部分而忽视美育部分。音乐是美育教育之首,合唱是培养非专业团体、尤其是群众团体美育的好手段。我的老师王信义先生曾说,不论是交响乐还是合唱,灵魂是“四互”,即“互听、互让、互找、互靠”,群众艺术应该在这“四互”当中寻找团队合作的意义,寻找美育与艺术的真谛,寻找存在的价值。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山大百廿,山东大学通过举办研究生“导学思政”合唱比赛的形式,既提升了研究生的美育水平和审美素养,同时也将导师融入美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将艺术和思政融入了课题组、实验室,真正实现了“导学思政”。
【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 刘冠呈 来自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编:杨梦莲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