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创新训练课程申优答辩工作人员 孙学倩

发布时间:2021/12/19 19:32:53   点击:  

12月19日 星期日 晴

随着学生工作于今天告一段落,节能减排创新训练课程答辩如期而至。

匆匆吃过午饭,收拾答辩室,分配评分表,检查设备,引导队伍签到,收取结题报告,一年半的学生工作后,我学会了合理分工,完成任务也称得上条理清晰,得心应手。穿梭在三个答辩室之间,不觉得忙碌,倒是感觉期末备考阶段更添了一份不一样的充实。

答辩在下午两点正式开始。经过认真商讨,老师公布了注意事项,身着正装的队伍依次登上了属于他们的展示舞台。

“由于炉膛升温的程序设定只有八个固定点,故我们应通过确定每个固定点的温度设计折线”,表述清晰,思维严谨,观摩的我不由感叹起学长们优秀的专业素养。在学科大融合的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可或缺,实验技能、检索能力、专业应用、创新突破,一切要求都融在了日常课程、工程训练中,助力我们成长为“最优秀的本科生”。就像我们每周两天的工程训练课程,或许占用了大量时间,一趟趟的车间加工,一次次的零件装配,一条条的轨迹设计整改,当临近期末答辩、队伍进行总结后,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们完成了这么多原本不会的工作!一直被搁置的软件学习,也因为我们的被“赶鸭子上架”,现在基本学会运用了。登高自卑,而万事恰恰也是开头难。

“你们这个仿真模拟图的坐标图横纵坐标是什么?”老师的问题一出,我感觉到了一丝犀利。队伍回答得有些困难,原来,老师不只着眼于模型设计、实验模拟,而是从小处考察团队的掌握程度。老师的问题源源不断,严谨又专业。“我有一个建议,你们烧结实验是需要一个误差分析的,这在以后的实验里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一问一答间,帮助队伍有效简明地输出项目重点,虽然很多专业名词没有接触过,但也让人受益匪浅。

节能减排创新训练是一门跨越一年的课程,有队伍赶着ddl匆匆结题,有队伍分工不合理只能队长一人全担,有队伍遇到不合预期的实验结果而就此放弃……这样一个能称得上小科研的过程,考验着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心、专注力。“独行者速,众行者远”,今天的答辩工作对我下学期的节能减排创新训练课程给予了警示,也让我收获了思考。


【作者:2020级本科生 孙学倩 来自单位:能动学院 责编:马艺荣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