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2 19:26:21
作为威海校区机关党委党员志愿者,不知不觉参加校区二区家属区志愿者服务已经20天了,回望参加志愿服务的日子,不禁思绪万千。
3月9日,二区家属区进入“静止”状态,为了更好协助后勤管理处工作,二区家属区志愿者服务队迅速组建。作为志愿者中的一员,自3月13日起,我持续参与了喊楼做核酸、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入户检测引导及扫码和购菜接货等志愿服务。一开始,感觉喊楼好像很简单,实则不然。为尽量减少被测人员的等待时间和暴露风险,我们在综合考虑楼前后位置、不同楼住户多少、喊楼的间隔时间,以及检测现场实时排队等多方面情况后,喊楼的路线不断调整优化,方式也由靠人走、骑电动自行车,升级为坐电动汽车喊楼的3.0版本。感触最为深刻的是身穿“大白”防护服开展工作一段后,面临眼镜起雾、面罩挂满水珠的问题,因为什么也看不清,上下楼梯只能靠摸索着一步步试着向下挪;在扫码时为了避免耽误时间,则须不停变换各种姿势、角度,极其辛苦和难受。我只参加了几天的志愿者工作,便深刻体会到医务工作者和长期战斗在学校疫情防控一线的后勤、保卫等工作人员的艰辛与不易。
一起奋斗的志愿者们,带给我很多感动。由于防护服等防控物资短缺,为了避免更换防护服和N95口罩,志愿者们不敢喝水,持续工作4个多小时甚至更久。志愿者李静身体瘦弱,长时间战斗在扫码一线,但她一丝不苟,从未出错。志愿者董晓剑任劳任怨的冲在一线,看着他带着面罩压痕的笑脸,瞬间被治愈。物资保障组的李彦、张庆梅等忙碌到凌晨2点多已是常态。虽然辛苦,但志愿者们也被组织“温暖”着:机关党委单丙波书记对志愿者们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的叮嘱;工会朱桂华主席送来的慰问品;后勤管理处佟强副处长亲自抱着一箱子盒饭送到志愿者楼下,只为让志愿者们能及时吃上一口热乎饭。在这个“寒冷”的春天,二区家属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温暖与被温暖的故事。我也非常荣幸,在学校疫情防控的重要时刻,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和党员,能够克服心理恐惧与各类困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当前,校区很多领导、管理服务人员已常驻校内开展疫情防控、安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其他教职员工居家办公奋斗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每一个人都是当下这个特殊时期的“英雄”,都是一起奋斗的“战友”。
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的春天,致敬每一个“战友”!感谢有你,一路同行!
【作者:教职工 乔威 来自单位:威海校区机关党委 责编:卞悦悦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