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大日记:儒学高等研究院 刘物也

发布时间:2013/04/25 18:52:43   点击:  

4月25日 星期四
  今天是收获颇丰的一天,因为从早晨到晚上我一直处在忙碌之中。上午参加了院里的博士生复试,我和丽丽同学负责问答的笔录。对这样的工作我很感兴趣,因为从师生的一问一答中你总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说,别人都在研究些什么?他们是怎么研究的?他们的研究都有了哪些成果?我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些什么?老师们会问哪些问题?他们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如果换做我是面试的考生,我能否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回答不了,我该去补充哪方面的知识呢?带着这些问题去作记录,既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又是一种自我的督促,何乐而不为呢?我想,丽丽也该有同感吧。只是,我们往往会在一些小事上犯糊涂,这不,一不小心竟把2013年写成了2014年,只好小心翼翼地拿小刀去修改了。因为参加复试的同学一共只有七位,所以面试十点多就结束了,我和丽丽还要把记录誊写在复试表上,等把一切都忙完,也到中午十二点了。我本来想顺便去餐厅吃饭的,但没有丝毫的饿意,午饭就免了吧,不如回去休息,下午还有张教授的课呢。
  至于上课的内容,没有什么可记叙的,毕竟不是海德格尔所讲的“实际生活经验”,甚至连经验都算不上,全是别人在帮助你理解吧。教授再博学,内容再精彩,可也得先把这人类的智慧化作我们个人的理解才能成为我们思想的资料。所以,有时听不懂也不是一件坏事,只要你有一种知耻而后勇的耻感在,就总能采取一切措施去消化吸收别人传授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下课后与友人谈论上课的内容,我看大家都很能想得开,听不大懂很正常呀,只要能拓展我们的思路,这课就没白上。我想到了另外一些事,如果你去看名人传记的话你会发现,当他们回忆某位老师上课的情形时,有几个还会记得课程的内容呢?让人印象深刻的也许就是一种氛围,一种气象,一种感染力吧。
  今天是周四,晚上有我们例行的同门讨论会。前几天在了解分析哲学流派的时候看到了一则材料,说的是分析哲学体系中有一个维也纳学派,这一学派是随着德国哲学家石里克于1922年担任维也纳大学讲座教授而逐步形成的,它并非一个固定的学术组织,而是由一群学有专长的但又称不上是纯粹哲学家的同仁们组织起来的学术圈子。这个派别的学者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便是建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统一科学,反对形而上学),他们也是在每周四晚上聚会,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据统计,经常参加这一学派活动的人多达三十几个,一些著名的学者也被邀请入列。巧的很,我们的导师自己就承认受分析哲学影响很大,我们的讨论会多少也有些分析哲学的影子吧?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法跟人家相比,也根本无意与他们相比,只要能够坚持这样的交流和探讨,就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思想的火光闪现,说不定哪位兄弟姐妹学有大成之后会再提那个美妙的周四晚上的聚会呢。听说《致青春》就要上映了,也许大家之间进行平等、激烈而又有内容的交流,是我们对青春的读书时光最好的致意吧!
  忙了一天,整理完自己的思绪,可以安心休息了。明天,会有更多的精彩等着我们。


【作者:儒学高等研究院201 刘物也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