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 何淼

发布时间:2022/05/02 21:00:58   点击:  

5月2日 星期一 晴

清晨醒来,忽然看到网上关于中心校区学生因防疫需要将被集体转运隔离的讯息,心里顿感紧张,匆匆将自制的“隔离必备物品表”发给熟悉的师弟师妹。省市相关部门给予了最大支持,学校积极作出了周密部署和科学安排,齐园餐厅彻夜准备了丰盛餐食,相关学院细心置办了防疫物资,每支学生队伍都有领导老师带队陪同,将要面临隔离的众多山大学子,没有慌张焦虑和悲观情绪,而是积极服从组织安排,认真收拾个人行李,有条不紊地按照相关安排,陆续踏上开往济南、泰安、淄博、德州各地区的大巴车。在较短时间内,顺利高效完成了本校区学生的大规模转运。

舟车固然劳顿,隔离固然辛苦。可我看到的山大学子,却是用幽默的语气表达此行需怀着“郊游”的心情。我深深感动于山大学子的成熟、乐观与坚强,这是群多么善良单纯的孩子,享得了福,更吃得了苦。哪怕只是房间里多了礼包,餐盒里多了鸡腿,甚至途中看到葱绿的风景,窗外看到迷人的晚霞,都能让他们舒心、安心,更爱山大。同样,经此一“疫”,学生们更能理解“大白”的辛苦,更能理解我们食宿无忧、身体无恙背后是多少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是多少无名英雄的倾心付出,也更加感恩我们身后有着强大的祖国。

自从学校封控管理以来,大家都对山大的付出、老师的付出、餐饮后勤工作人员的付出以及学生们的付出看在眼里。山大的付出,学生看在眼里;学生的付出,山大疼在心里。这场齐心协力的“双向奔赴”,是山大精神的重要彰显。令人感动的是,即便面临隔离,山大师生仍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确保线上上课、线上讲座、毕业指导、心理疏导等工作平稳进行和周密预案。在这场五月的“大考”中,山大人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积极作为、勇于担当,是“无声胜有声”的难忘一课。

搁笔之际,我也提炼了个人理解的“山大抗疫精神”——学校体恤学子,高效及时,周密部署;学生们积极乐观,甘于奉献,敢于吃苦;山大人守望相助,齐心协力,毫无怨言。我相信,没有任何困难能难倒勇敢智慧的山大人,一切疫情终会烟消云散,山大学子终将平安归来。


【作者:教职工 何淼 来自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张芳奥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