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心爱心社成员 孔令通

发布时间:2022/07/05 20:47:31   点击:  

7月5日 星期二 晴

“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泉心爱心社成员吴书涵老师嘹亮的声音飘扬在教室,我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太和村的50余名学生共同上了这一节意义深刻的课程,共同感受了代代相传的沂蒙精神,以及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党与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

课程开始,吴书涵老师首先用“视频+讲解”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我通过提问感受到,沂蒙地区的孩子对自己的家乡有着非常深刻的家乡认同感,他们因“沂蒙精神”而自豪,看着他们眼里的光,我的心中涌入阵阵温暖。课上,吴书涵老师为孩子们讲述了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及沂蒙六姐妹的故事。王换于将家中所有的余粮给了革命遗孤导致自家孩子夭折、沂蒙红嫂冒着危险用奶水哺育受伤小八路、沂蒙六姐妹用肩头当桥将八路军送过河流……听着吴书涵老师生动的讲述,我的眼泪顺着眼角留下,教室的氛围也趋于伤感。我与孩子们共同感受着沂蒙精神,更觉得脚下这片土地的厚重。我相信这份精神有跨越时空的意义,是一种永不歇息的历史传承,它会根植于孩子们心中,也会根植于这片土地的后人心中。

吴书涵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解,配合着详尽的图文、生动的视频资料,使我与孩子们深刻理解了陈毅同志曾说过的一句话:“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我更发自肺腑地认识到,沂蒙军民用生死与共的实际行动,竖起了一座巍峨的历史丰碑,昭示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必须植根于人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作为支教团的成员,站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更坚定了我们的决心:一定要把伟大沂蒙精神传承给孩子们,一定要让沂蒙精神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之花绽放于孩子心中。


【作者:2019级本科生 孔令通 来自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责编:周长瑞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