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8 21:36:51
点击:
今天,我们“译旅同乡”社会实践队实地调研的目的地是山东省博物馆和山东省美术馆,此行主要是调查、记录英语在文化展馆中的普及与应用情况,以探讨“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山东省博物馆作为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馆内收集自然标本8000多种,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14万多件,是齐鲁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的一面镜子。一踏进博物馆大厅,我们就发现博物馆精心准备了自助讲解仪,但自助讲解仪没有配备英语版本,有需求的外国友人只能借助人工翻译,现阶段博物馆也没有配备专门的翻译人员。随着人流继续参观,我们发现路边的导引牌上都贴心地加上了英文。当我们进入展厅,却发现只有简介部分附有英文,具体的文物展柜却没有英文解释。馆藏的鲁国大玉璧、《孙子兵法》竹简、颂簋等镇馆之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着齐鲁大地的文化脉络,遗憾的是缺少英文介绍,不懂中文的外国友人可能无法很好地体会到齐鲁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在山东省美术馆,我们发现路边的导引牌也都附上了英文,但与山东省博物馆相似,大多数艺术作品旁边并没有英文介绍或介绍极为简洁。从职能的角度来看,山东省美术馆具有收藏陈列美术精品、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等多项职能,是山东省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若是在作品介绍中增加一些英文的应用,会有利于文化交流职能更好地履行。
通过今天的实地调研,我们了解了英语在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中的应用现状,发现了文化展品的英文介绍欠缺的现象。针对今天的所见所闻,我们初步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受到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是具体专业名词的翻译问题,有些文物是我国所特有,不易用其他语言解释;其次是成本问题,若英文解释的受众不够广泛或绝对数量不多,增加英文讲解员或增加英文解释牌的意义也不会很大。对于今天观察到的问题,我们将于下一步进行更多的实地调研后综合考虑,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今天我们的实践收获颇丰,既欣赏了文化、艺术作品,也基本实现了调查的目标。希望我们再接再厉,在以后的调研中发现新问题,争取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作者:2021级本科生 柳森茂 来自单位:外语学院 责编:周长瑞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