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3 19:50:10
点击:
风和日丽,蓝天白云,我再一次行走在北京的街头,有了大为不同的感受。思绪纷飞,不禁回忆起儿时来到北京的感受,那时的我为祖国首都的宏伟与庄严而震撼,同时也为这里的环境而感到遗憾与担忧。而今,再次行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从外围的科技园区到中心的胡同街道,到处都是分类垃圾桶。举头望天,也不复往日的灰暗,而是蓝天白云。这是这座城市的重生,亦是为其他城市树立的指路灯塔。
肩负着团队调研走访的重任,我来到了这座伟大的城市。立秋以来的北京,多了一丝清凉,少了一份燥热,这也让我对此行充满了信心与动力。赴京多日,雨天与晴天皆有经历,但是雨天的水汽朦胧是白色的,晴天的万里晴空是湛蓝色的。我深知这份美好的背后,城市的建设、管理与维护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不禁在心间告诉自己,虽我个人之力渺小,却也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份美好背后的努力。
从科技办公园区到传统的北京胡同,从餐饮门店到街头巷尾,我用自己的相机与文字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垃圾分类情况。然而,各处虽皆有不同的垃圾产生特点,但不变的是共同的垃圾分类要求。园区写字楼门口是分类垃圾桶,餐厅内将每一天产生的垃圾都分为不同种类以待处理,街头巷尾皆有垃圾分类处,树立公告牌示,告诉路过的每一个行人如何按标准将垃圾分类。
这座城市将垃圾分类的概念深入人心,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垃圾分类标准宣传,她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让这座伟大的城市有了适配于她的精神面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发一分光,放一份热,将垃圾分类的理念牢记于心,实践于行,聚溪为海,构筑出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者:2020级本科生 王逸冰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何悦宁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