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猫猫队成员 毛秋月

发布时间:2022/09/03 20:57:51   点击:  

9月3日 星期六 晴

一转眼,大一的暑假已经过去,我的暑假社会实践也接近尾声,在浙江省衢州市余东村的社会调研活动也是收获满满。

我首先去了中国乡村美术馆,美术馆整体呈现新乡土主义风格,以竹为元素,灰白色建筑,完美展现南方园林建筑。园林、建筑、艺术交相辉印,让人流连忘返。在余东,有一群好学善画的农民,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画笔,卧室当画室,门板当画板,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笔下的农民画充满乡土味、乡亲味,让乡村文化带动了全村的发展,实现了文化兴村。

拥抱新生活,感恩新时代,在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余东农民画家满怀对党、对新时代、对新农村的热爱,潜心创作“余东绘共富,浙里向未来”主题画展,分“感恩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擘画新蓝图”“画中余村遇见未来”四个篇章。

竹编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余统善老人,是竹编工艺的传承人,亦是衢州市竹编民间工艺大师。八九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做竹编,后来父亲过早地去世,当时年仅14岁的余统善,凭借着竹编手艺开始挣钱养家。和老人交谈间,我得知竹编馆里大多是他的作品,除了传统的实用性较强的器具外,还有诸多十二生肖的装饰性竹编。在机器化大生产的今天,竹编的日常实用性确已大不如前,但其审美价值及文化价值正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余统善老人不断尝试编织复杂的画面,例如“中国梦”“衢州有礼”等,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工匠精神秉持着“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的初心延绵不绝。余统善老人以自己的方式助力竹编的发展。他满怀一颗赤诚之心,干一行,爱一行,坚守在竹编事业中。

我们小组成员针对余东村的自然环境、服务设施、发展状况、红色精神活动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开展调查,采访了大批当地居民。不少人表示,乡村振兴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提高了收入水平,当地政府和人民为古镇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红色文化的发扬也对乡村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2021级本科生 毛秋月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何悦宁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