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office hour”工作制体验者 李辰洋

发布时间:2022/11/07 21:34:50   点击:  

11月7日 星期一 晴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加强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外国语学院自2022年秋季学期试行师生交流“office hour”工作制,而我也有幸参与其中。

我此次预约交流的是日语系主任、日本史研究专家邢永凤教授。因我个人对日本历史有浓厚兴趣,邢老师便从学院日本史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步步深入,进而提出了培养日语系学子个人素养的宝贵意见。

为了说明研究日本历史文化对于中国的必要性,邢老师多次提到了“以史为鉴”。研究日本历史,是站在日本的过去,分析当代日本社会构成。关于研究日本史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与品质,邢老师着重讲述了“学术无国界,学者有立场”的治学宗旨,指出研究日本史的初心不应为名利,只有知己知彼,去除狭隘的偏见,保持开放的态度,坚定中国的立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代日本社会。其次,邢老师还提到了“开卷有益”,学生们应增大书籍阅读量,保持年轻人应有的好奇、热情、兴趣,才能更深入地研究日本史。

在谈及书籍时,邢老师多次提到人物传记的重要意义。我从邢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深切领悟到:传记既反映了人物自身的特点与感情,又体现了人物与社会、与国家的联系。阅读人物传记,一方面有利于帮助读者从小我的角度认识人物作为个体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会引发读者思考个体对社会与国家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交流中,邢老师对于讲座的重视程度令我深感意外。即使每天工作繁忙,邢老师依然保持着听讲座的习惯,甚至将讲座的时间标记在日程表中。“一场讲座,往往是一位教授数十年研究的精华,很多时候都能带给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收获。”邢老师认为,学生参与讲座的态度应当是开放的,不必要局限于外语本身,如综合、文史等,甚至是跨学科、跨学院的讲座,只要是与所学有关联,都应当积极参与。我能深刻地体会到,外语与文、史、哲均有密切联系,所以,这启迪我应当秉持开放进取的学习态度,充分利用好山东大学为学生们提供的优质求知平台。

长期以来,我对“提问”二字是有些生分的。升入大学之后,面对一个完全开放、自由的体系,我迷茫且犹豫,时常陷入自己的精神内耗世界。而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提问,永远都不止是学习的内容,而是生活的内容。只有能清晰地问自己:“你想要什么?你有什么?现在你能做什么?”才能摆脱迷茫而无趣的死循环。山东大学是一座宝库,每一位老师都是卓有成就的学术专家,身边的同学也是各有所长。这座宝库是需要探索、需要挖掘的,是属于善于提问者的宝藏。而“office hour”,正是一座桥梁,一座鼓励提问、引导提问、解答提问的桥梁。

这次“office hour”主题活动,既解答了我本身对于日本史学习本身的困惑,更为广大的同学们提供了提升个人修养的良好途径。它促进本科生养成自我认知,密切师生关系,活跃求学氛围,突出了学校育人模式的优势,也体现了我们外国语学院开放之氛围、进取之态度、长远之观念、坚定之立场。


【作者:2022级本科生 李辰洋 来自单位:外语学院 责编:陈婉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