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8 19:08:40
点击:
这几天在校园里,有了些许空闲。借着参加“光影·新时代”影评活动的机会,我找出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长片出来观看。它是由多个独立的故事一同组成的,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大多以小见大,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个故事《前夜》和第二个故事《相遇》。
第一部分《前夜》,讲述了开国大典的旗杆和自动升旗装置的设计者和施工者林治远工程师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之时,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时间紧,任务多,开国大典前一天,电动升旗装置的调试工作仍未完成。为了预演升旗,提前发现问题,他在院子里重建了一个1:3等比例缩小的升旗场地,从旗杆的焊铸、电线的接合都完全仿照天安门广场的来。电力供应不平稳、断电时发生的问题尚可通过多准备发电机解决,红绸和阻断球的材料却是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找全的。助手拿着喇叭爬上屋顶,用最朴素的办法,请求附近居民的支援。妇女拿出了自家的绸布,老教授拿出了仅存的铬,众志成城的力量不言而喻。最后,距离验收还有几分钟时间,安装阻断球的时候,工程师由于恐高,在高高的旗杆上一度暂停了攀爬,在其他人的鼓励下又鼓起勇气继续前进。这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自己的恐惧和情绪的鲜活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毫无缺点的伟大塑像。“给我一块有瑕的真玉,而不是无瑕的假玉。”这部分短小精悍,却不乏丰沛而真实的情感,十分动人。
第二部分是《相遇》,英文译名却是Passing by,直译“错过”。这部分讲述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研究者的故事。为了进行这项绝密的研究,科学家们隐姓埋名,与家人亲友中断联系。主人公为了任务早日成功,接触了大量的辐射,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溜出医院,在从前常坐的公交车上遇到了曾经的恋人,却不能承认自己就是对方三年来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隔着人群相望的一眼,似乎饱含了满心的情感和千万个岁月。没有大哭大喊的情节,没有刻板生硬的说教,平实而细腻的真情却足以感人。
虽然已经是很久之前的老故事,但是真实的精神力量并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减,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作者:2021级硕士研究生 李世洁 来自单位:第一临床学院 责编:陈婉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