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希望政青春”团队成员 马婉婷

发布时间:2023/01/19 21:31:03   点击:  

1月19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是我作为志愿者为来自山西、广东、河北等地的特殊儿童群体年前授课的最后一天。

按照课程计划,我今天为他们讲授了《猎人海力布》这一民间故事。我首先举“牛郎织女”“望娘滩”等同学们熟知的例子,让同学们具体了解了“民间故事”这一概念,掌握民间故事的写作特点;其次通过字词认识部分检验了同学们的课前预习成果,重点强调了易写错的字形。课程的第二部分,我通过对原文内容的逐段梳理,带领同学们了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推敲用词的巧妙,记背写作技巧与艺术手法的作用,领悟海力布的宝贵品质所在。

BE16D

要说课堂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必定要数互动环节了。课堂互动对于线上教学而言,兼具重要性与困难性。本堂课的第一次问答,我问道:“我们已经通读完课文了,那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关于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我紧接着想给同学们说一说全文共分为多少的部分,作为这个问题的提示,没想到我还没张嘴,有一个同学就直接“举手”抢答了。

“首先是猎人救了白蛇!然后是得到了宝石,然后是……呃……”

“那他用宝石干嘛了呢?”我赶紧提示道。

“救了乡亲们!最后变成了石头。”

“正确!都答对了呢,奖励这位同学一个星星!”我高兴地说。

看来大家预习得很认真嘛!我心里美滋滋的,这位同学积极的态度,无疑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课堂上的最后一个问答,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这次我点了一位平时课后作业完成最好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没想到她开了麦却一直不说话。我就赶忙进行了提示,想通过循循善诱来启发她的思路,但她却还在吞吞吐吐,让课堂气氛一瞬间凝固住了。我冷汗直出,心理活动不断:我是要继续提示她,还是提问其他同学?万一其他同学也一样答不上来怎么办?要不直接公布答案?就在这时,另一位同学主动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破解了尴尬的气氛,我也松了一口气。

这些小孩子们正处于难以琢磨的年纪,让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每次听到他们奶声奶气的声音,我都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享受着长达45分钟的、独属于我们的“双向奔赴”。


【作者:2021级本科生 马婉婷 来自单位:政管学院 责编:张永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