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成员 刘畅

发布时间:2023/01/19 21:07:49   点击:  

1月19日 星期四 晴

镜头对准雪落后的泰安,时光跨过新年,这是我第三次参与支教,也是第三次跟孩子们说再见。

本次支教,我的科目是健康知识科普。三次支教过后,我见证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乡村教育的不断改善。课程更加多元,更多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专长。2023年政策的调整,让疫情进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生命的价值展现在所有孩子面前。作为护理与康复学院的一名学生,健康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

距离上课还有五分钟,我们打开了摄像头互相热情地打招呼。有位孩子突然问我:“老师,像您这样的课程既不属于课本内容,也不考试,讲这些有什么用吗?”话音落下,热闹的会议里安静了一瞬,有孩子在聊天中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希望我没有因为直白的问题而伤心。出乎意料的提问让我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惊喜。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课程安排的思考,愿意思考并敢于表达,是孩子们的进步,也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所喜闻乐见的。

我对这位勇于发言的同学表达了赞扬,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课内知识的学习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成长不只有课本知识,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事件,未来更是有无限可能。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想做的,是为你们创造更多的空间,见识更广阔的的天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正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寻找自己的答案,或许现在他们还无法理解,但成长中经历的每件事都会赋予生命新的意义。时光绵延,生命的厚度层层叠加,在这场探索的旅途中,我们见证过无数精彩的生命,也真诚地希望未来能见到这群孩子们绽放自己的光彩。

这一堂课,我讲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内容。在持续三年多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每个人都是亲历者。我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的防护方法进行分享,也基于我的专业,为大家介绍居家清洁消毒方法和感染及康复后护理措施。新冠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更可怕的是相关知识的缺乏和对生命安全的轻视。

闹钟准时响起,最后一堂课下课,伴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我的第三次支教结束了。我也曾在深夜辗转思考自己坚持支教的意义,通读课本、钻研考点、备课到深夜,从兴趣到责任,再次结束这个旅程,支教的意义对我而言似乎也更加丰富。我会发自内心为一声声“老师好”而感动,会永远铭记一同支教的伙伴和屏幕相隔里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似繁星闪烁,爱意不止,克服无数困难,将阳光洒满更多心田。


【作者:2020级本科生 刘畅 来自单位:护理与康复学院 责编:张永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