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7 19:00:11
点击: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和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造物’时代已然来临。”幻灯片上的内容吸引着我的注意力,我认真地聆听着这堂名为“合成生物技术——开启‘造物’时代”的通识选修课程,仿佛走进了新世界的大门。在老师的讲述下,合成生物学的理念、发展历史、目前成就等等,都一一在我眼前展开。
首先,何为“造物致知”?如果我们要去深入了解一种生命物质,那么我们便去把它从头造出来,这样的了解才是最为深入的。而这,正是合成生物学的重要思想。正是出于对生命本质与发展历程来龙去脉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以及对各种生命代谢产物产生途径的探索,才催生了合成生物学这一学科。在幻灯片上,老师给“造物致知”配了一张图,是一座未完成的由小块乐高积木组成的半身雕像。老师说,合成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方法,就是把各种标准化的生物组件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以形成一定的生物功能。
合成一种生命,这样的想法听起来充满了科幻和魔幻感。然而,在2010年,Venter和他的团队就以丝状支原体的基因组作为模板,化学合成出了一整套支原体的基因组,并将它移植到除去了DNA的山羊支原体细胞内。最终这个细胞成功存活下来,并被命名为“辛西娅”(Synthia)。这是一次伟大的突破,标志着人造生命的成功。
通过这个令人震撼的例子,老师将话题引入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从1961年Francois Jacob和Jacques Monod通过对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研究,推断细胞中存在调控线路以响应外部环境,到Jay D. Keasling利用改造后的酵母合成青蒿素解决其成本高等问题,期间发展的大量技术都让我大开眼界。例如基因组测序技术,在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时,为人类全部基因测序的成本预算是30亿美元;而在今天,为你的全部基因测序只需要一千美元。这是科技的进步,也是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我选择这门通选课不仅仅因为我对生物学的热爱,还因为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于环境领域的创新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改造,将污泥中的微生物变得活性更高,能更迅速地分解有害物质等等。同时,作为一门绪论类课程,这门课不仅会让我了解合成生物学的基本概要,还能让我体会这门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流程。我相信,我一定会从中收获很多。
【作者:2022级本科生 陈叙景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陈婉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