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馨

发布时间:2023/03/17 19:50:45   点击:  

3月17日 星期五 晴

三月的青岛,乍暖还寒。近几日的春风少了往日的轻柔,穿着厚羽绒服的我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校园时,还是会感到冷飕飕。一想到由于没有及时调整实验安排进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我的心更冷了。

这周,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质粒构建。一个完整的分子克隆实验包含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凝胶成像验证、纯化产物、DNA连接以及转化等步骤。如果每一步都不出错,质粒构建结果的确认需要花费4天。跑胶结果显示确实有预期条带。但是,在预期条带的上方还有一条特别亮的杂带,目的条带在对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过往,我会返回上一步,重新进行调整条件后的PCR扩增。这一次,抱着“试一试吧,没准就连上了”的侥幸心理,我选择接着往下进行实验。当看到筛选平板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菌落时,我意识到这大概率是假阳性。Sanger测序结果也表明质粒没有构建出,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引物本身的特异性不强,在延伸时间又有点长的“天赐良机”下,模板自身被扩增出来了。现在,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如果那天我及时止损,按照计划,这周末我就可以做上大肠杆菌转化。这个过夜就能生长的细菌可以让我第二天就能进行基因编辑验证。然而,忘却严谨精神的我现在只能从头开始。时间对做分子实验的人来说特别宝贵。以后千万千万不要为了图一时之快而拿时间冒险。因为,我可能会用更多时间来弥补!我提醒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实验认真负责。

除了坎坷的经历,今天我还听了一场关于生物合成学及生物制造的线上报告。报告人的研究团队偶然发现了一种具有催化性能的相变蛋白——在高温下是水凝胶状,在低温下是液体,可以响应温度和pH。瞧,实验总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或惊吓,不管怎样,Keep Calm and Carry On。合成生物学和材料学科的交叉正应用在生物医学、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想一想,生命真的很神奇。经过亿万年的进化,生命系统成为了独特而高效的生物合成机器。这些生命体可以自主生长、代谢、生产和回收生物质,有望用于制造可再生能源和可生物降解材料,从而减少全球环境污染并提高可持续性。总之,我希望“细胞工厂”助力“双碳”目标尽快实现。


【作者:2022级博士研究生 李馨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陈婉燕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