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本科生 唐楚言

发布时间:2023/03/21 19:11:23   点击:  

3月21日 星期二 晴

今天在实验室测气相的时候,在等待关机的那段时间里,我看着实验数据,回想近一年的实验时光。

如果说科研的过程是辛苦的,那我觉得,在这漫长的旅途中,那些最为痛苦的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不是走了多远的路,不是流了多少汗水,而是那个被打碎又被重构的自己。

近一年之前,我怀着对实验的热爱与兴趣,与导师联系,参与了研究。我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别人都是万事开头难,而我的开头往往充满了希望与热血。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与遐想,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相信只要我拟好计划然后按照路线一步步走下去,我就可以顺利到达终点。

这就是最初的我,太理想化。可是,就连人生都是由每个一连串的刹那组成,实验又怎么可能是一条既定的线?

在一两个月查资料的准备期后,我向师兄师姐学习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然后着手开始自己的实验。当真正接触实验后,我理想化的期待迅速被打碎。因为我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波折,我受到了很多条件的制约,实验结果也并不如意,甚至与预期的结果完全相反。而这意味着,我基于理论的推论被完全推翻;我的自信瞬间成了无根浮萍,因为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未达到要求。

这就是被打碎的自我,徘徊而迷茫。但是不破不立,不亲身经历就不会完全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长达半年里,我一直在努力协调学习、实验和学生工作的时间。人不会止步不前,也不能轻言放弃。所以我一边迷茫着前进,一边寻找着拨开迷雾的方法。在查阅了更多的资料,读了更多的论文,又碰了几次壁后,我突然发现,船到桥头自然直。如果有波折,那就迅速筑起堤坝;如果有束缚,那就在圆圈里起舞;如果结果不符合预期,那就找到原因,然后换个思路走下去。计划不是不变的,而是根据现实随时完善的;真正不变的,是那个充满热爱的自己。

在今天走出实验室的瞬间,我突然发现自己终于成长了,不是因为最后的坦然,不是因为一路的勇敢,而是最后的我没有责备每个阶段的自己,反而认可了每个样子的我。

我看见那个站在时光背后的自己小心翼翼捡起了一路上所有的碎片,然后拿着无比精美的小盒子把它们都收藏了起来,每个上面都贴上了标签——“热血的我”、“坚持的我”、“成熟的我”。这些盒子都被放在了一个箱子里,箱子上写着“从未停止奔跑的我,实验这条路未完待续”。


【作者:2021级本科生 唐楚言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陈婉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