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2 21:58:31
点击:
有幸能够在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治中心来学院进行考察交流时在旁学习,作为环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天的座谈让我感受颇多。
座谈会开始,刘春光副院长介绍了学院的情况,之后参与座谈会的各位老师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刘汝涛教授详细介绍了近十年的工作成果,其中有些经历很有意思。土壤隐患排查的过程像是在“斗智斗勇”,例如用地企业可能会隐瞒地块的污染情况,需要靠技术专家的“火眼金睛”进行判断;受到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有些检测需要从现场转移到实验室进行,检测时间也会相应延长。他还提到要注重设施用地重金属、农药污染的风险评估,也要重视农用地的化肥、地膜、农药的滥用问题。
在这之后,省土壤中心的各位老师又分享了各自工作中的想法与思路。李曼老师提到了农业废水、畜禽养殖粪肥处理等面源污染的防治情况。张强老师提到了物探技术和高分影像技术在土壤监测工作中的应用,把抽查抽测和精准调查相结合应用在土壤管控和风险评估中。他还讲到了要结合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沿黄设施用地、农用地的碳储、碳汇的调查。史会剑老师提到了土壤重点行业风险管控的工作,希望加强双方的技术合作。萧大伟老师提到了要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业化技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老师们在座谈中提到的各种技术和仪器设备使我开阔了眼界。当出现多种污染时,就会有多种修复方法,如何选择就需要靠工程师和专家衡量各种技术的优劣加以结合,给污染地块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还要继续加强学习,并积极跟随老师进行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担当青年责任。
【作者:2021级硕士研究生 郭姝琪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朱梦洁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