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黄鑫岳

发布时间:2023/05/18 19:30:26   点击:  

5月18日 星期四 多云

初遇是2016年,十八岁,稚气未脱,却觉得自己长大了。

如今是2023年,二十五岁,未出校园,却觉得自己老了。

在山大日记栏目看到曾经的室友发的日记,回想当年,恍如隔世。

家乡是距离济南普快火车13小时的东北小城,四年间在摇晃的火车上度过了十几个夜晚,攒了十几张蓝色车票。之前从未来过济南,报志愿时对这个城市的认知仅有“泉城”和“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我从东北穿着毛衣上车,一头扎进了济南的炎炎烈日。从西门进去,笔直的林荫道上挂着迎新的红色横幅。转眼已是七年,记忆像泛黄的旧相片,只拼凑得起一些零碎边角。

初见时很嫌弃,觉得学校又小又旧;可如今我却逢人便忍不住夸赞洪家楼校区,说得我自己都怕人厌烦。洪家楼校区的春天像园林,我在这里开始对植物产生兴趣,用画笔和镜头记录它们。春来两岸金黄的连翘盛开,柳枝拂着拱桥栏杆。那是我曾经每日经过的拱桥,桥的一头是猫咪聚集地,另一头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栽着一枝榆叶梅。东北是没有竹林的,因此我格外喜欢那片竹林。在教室自习时,透过纱窗看见竹叶在风里摇摆,像墨笔勾出的中国画。外院楼出来的蜿蜒小路旁有一颗粉色樱花树,风一吹一片粉红。图书馆门口也有一颗樱花树,是白色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白色樱花树旁是一大片树丛,石板小径两侧种满了紫白的丁香,花枝在空中牵手,在小路上搭起一座紫白拱顶,校园里皆是芬芳。校园东侧也有搭着拱顶的小路,是粉白的西府海棠,每日在这样的小路上往返,连早八都多了些浪漫的味道。这也是我第一次见西府海棠,开得那样鲜艳热烈。在海棠花的簇拥下走过去,能见到物理楼前的紫荆。紫荆是我那时最喜欢的花,只因它开花时不长叶,紫成一片,紫得纯粹。说到这里,忽又想起外院楼的侧门前也有一株紫荆,很小,生得素雅,枝干遒劲,倒像是中国画里的梅,与外院楼的青砖和朱红飞檐相得益彰。所以我说,春日的洪家楼校区,设计巧妙,宛如园林。

2019年末,疫情悄无声息地暴发,再开学时没能返校,错过了最后一个春天,只留下一周的时间回来办手续、收拾行李,甚至没有时间和山大好好告别。那又是一个很炎热的夏天,我坐着13小时的火车回到我的东北小城,路上曾无数次想过,我会永远怀念在这里度过的春日吧。

之后是一段困苦的时光,生活像泥潭、像迷雾、像一潭死水,不知向何处去,看不清方向,直到我的母校再次向我敞开怀抱,为我的山大生活续了三年时光。物是人非,草木犹在。这次是曾经向往的中心校区,既熟悉,又陌生,我又开始在校园里寻找植物,见到了我曾怀念的花,也见到了之前在洪家楼校区没见过的花,比如中心馆前的腊梅,香得浓烈;明德大道旁的郁香忍冬,香得清丽;蒋震馆门前紫色的鸢尾花,花瓣被风吹得瑟缩。马院楼前也有一大片西府海棠,风吹过花落如雨,隐隐飘香。记忆追不上遗忘的步伐,在洪楼的点点滴滴已经褪色,可生活又在书写新的“山大记忆”了。

如今三年已过半,25岁,是即将离开校园的年纪;再过一年,我就要带着山大留给我的记忆和知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去寻找和记录新的花了。感谢山大,在我七年的人生旅途上,开满鲜花。

注:本文为“在这里读懂山大”征文来稿。


【作者:2021级硕士研究生 黄鑫岳 来自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洪碧凤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