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8 22:40:04
点击:
七月的杭州盛夏正浓,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国际化工作队伍能力提升研修班,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明早就要返程,晚上把课堂及现场教学的收获,复盘并梳理一下。
研修班的课程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为核心,内容包括了浙大国际化工作体系,及其在联合办学、学生培养、学科建设、课程管理、外专引智、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实际做法,现场教学环节参观了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国际科创中心和行政服务办事大厅。总体来说,每堂课都是干货满满,虽然各有侧重领域,但都是围绕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化层次,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而展开的,充分体现了浙大对外开放4S驱动(战略性统领、实质性推进、个性化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成效,推动从交流参与转变为合作与主导,为推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了贡献。
在课间交流和小组讨论时,发现大家有许多相似的感受。大家聊到浙大对政策的理解和运用比较到位,非常善于利用自身强项抢抓机遇,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也特别重视家国情怀的熏陶培养等等。可以说,六天的学习,让我们从国际化这一维度,纵向了解了浙大整体发展所走过的路。让我感到深受启发的是,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基于办学经验,构建起理论与实践框架,制定发展战略并配套具体行动计划,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朝着目标任务奋斗迈进;另一方面,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是我国研究型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然抓手和重要战略。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学校发挥主导作用,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引领、资源投入和支撑保障等构建生态、形成合力;院系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和科学家发挥主角作用,院系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制定战略布局、引导性政策,保障相关学术及科研交流的实现条件,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海外引进人才优势,通过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蓄发展之势、聚创新之能。
将所学所见所感,放入到自身工作领域中,我有两点粗浅的思考:一是学校资产与实验室工作在国际化战略中大有可为,例如国际化实验室的设计与建设更多关注实验室安全、环保节能、开放舒适、可持续发展;国际化公共仪器平台尤为侧重技术核心和技术研发,并创新合作模式、丰富伙伴类型;国际化实验技术队伍引培特别强调丰富的国际视野和主动探索科技前沿的能力等等。二是国际化工作先进的组织策略,即系统思维、融合思想、协同推进、数字赋能等,这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值得在本职工作领域中学习借鉴。
校际交流不仅拓展了大家的眼界,更增进了高校同行们的友谊。负责研修班筹备和组织工作的老师们特别敬业,他们的实际行动深深影响了我。我会见贤思齐,进一步将服务师生、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本职工作,发挥好螺丝钉作用,不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与保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工作人员 包婵婵 来自单位:资实部 责编:普布普赤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