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生工作研讨会(临沂)参加者 王浩南

发布时间:2023/07/30 20:11:05   点击:  

7月30日 星期日 晴

这周,根据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的工作安排,我前往临沂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培训,中午离开时,我心中有万般不舍,多想再看看这山这水,看看这里的人民,听听这里的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小就听说一个名词叫“沂蒙山区”,那个时候,我只知道这是在山东某地。十几年前,我看过一部电视剧《沂蒙》,剧中,以于宝珍为代表的马牧池的村民爱党爱军,不怕牺牲,参军参战,勇敢支前,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看剧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流泪。到临沂后,带队的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并没有沂蒙山,有的是沂山、蒙山、沂水、蒙水,“沂蒙山”这个名称响亮地提出来,始于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对115师东进的电文:“要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纪念馆、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华东野战军纪念馆,观看了电影《沂蒙六姐妹》,学习了《你是灯塔》(又名《跟着共产党》,创作于1940年)等红色歌曲。其实,在来到临沂之前,我是做了一些准备的,初步了解了“沂蒙六姐妹”、满缸运动、火线架桥、乳汁救伤员等故事,为的就是学习的时候不至于跟不上,可是真的到现场参观学习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之前了解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沂蒙红嫂”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乳汁救伤员的人物原型明德英其实是个聋哑人。还有“永远的新娘”李凤兰,解放战争时期,面对丈夫参军她独自拜堂嫁入婆家,是嫂子抱着大公鸡陪她拜的天地。为了让丈夫安心作战,李凤兰一人照顾公婆,耕种田地,直到解放以后她才知道丈夫在战场上牺牲的消息,至丈夫战场牺牲未谋一面,终生未嫁,领养了两个孩子。孟良崮战役中,为了配合和支持解放军进行穿插作战,沂蒙山区的妇女们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用肩膀扛起了一座浮桥,后来她们当中的很多人都不能再生育了……彼时,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有120万人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名革命烈士英勇牺牲。

参观的过程中,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当地的老百姓会那么支持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当地的老百姓不怕牺牲吗?学习之后,我想这问题的答案就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里,存在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里。中国共产党不是少数人的党,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党,抗击外来侵略,进行解放战争,为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凝聚起十四亿人的磅礴力量,如此,我们必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沂蒙山高,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沂蒙水长,长的是人民群众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沂蒙情深,深的是党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谊。


【作者:教职工 王浩南 来自单位:第二临床学院 责编:陈婉燕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