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1 20:00:51
点击: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作为一个地道的沂蒙人,从儿时起我便常听家中长辈哼唱这首《沂蒙颂》,也时常听老人讲述这片红色土地上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故事。近日,我有幸于沂蒙干部学院参加了2023年“践初心弘扬沂蒙精神,育新人筑牢鲜红底色”山东大学思政队伍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经过几天的深入培训学习,我有了许多新思考、新认识,让我对生我养我的这片故土有了更深的情感,让我从沂蒙精神中汲取了更多的精神滋养,更是让我从精神源头和文化根脉上理解了沂蒙精神。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在育人工作中筑牢鲜红底色,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次培训中庄纪旭教授提问沂蒙精神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常说沂蒙好、沂蒙人民如此无私奉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片热土的人民有这样的精神?虽然我生长于这片土地,但面对这两个问题却一时回答不上来。庄教授的提问也让我想到正式开始培训前思考过的问题:为什么山东这么多地点选择来临沂?并选择沂蒙精神作为培训切入点?在庄教授的提问后,我知道,唯有厘清逻辑起点,切实“知其所以然”,方能在新时代更自信的讲好“知其然”,弘扬好精神实质,这也是我于本次培训中最大的收获。
培训中,我们先后前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纪念馆、群众工作展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等地现场学习,观看红色电影《沂蒙六姐妹》,学唱红色歌曲《红色沃土上的鱼水之歌》,更有专业授课教师提纲挈领,向我们讲授沂蒙精神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授课教师带领我们从党的精神源头与民族文化根脉两个维度把握沂蒙精神、理解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
我认识到山东革命历史的铸就是沂蒙精神的成因,有环境影响、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党用实践向老百姓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谋幸福的。在沂蒙根据地,党群心心相印、水乳交融,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人民群众用朴素的价值观认定共产党就是“一家人”,从而舍生忘死、拥军拥政、奋勇支前。在孟良崮战役中,沂蒙支前民工90多万人,平均每个战士身后有3.4个支前民工保障......人民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革命历史中一段段感人至深、军民情深的故事,都彰显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实质。从伟大建党精神中追溯沂蒙精神的精神源头,从党的精神谱系“总坐标”中辨识领会沂蒙精神的独特价值——党领导下的新型党群关系,本次培训我对沂蒙精神从“知其然”层面提升到了“知其所以然”层面。作为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尤其是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时,要让学生了解事物、道理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未来工作中,我亦将致力于将培训所学所悟落实到实际中,真正做到践初心弘扬沂蒙精神,育新人筑牢鲜红底色!
【作者:教职工 宋扬帆 来自单位:艺术学院(威海) 责编:陈婉燕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