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体检尺”实践队 范洲瀚

发布时间:2023/08/02 20:19:28   点击:  

8月2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们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同这里“手牵手圆梦行动夏令营”的同学们一道,参观了红色文化景点——沂蒙红嫂纪念馆。

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华东解放区的政治和军事指挥中心,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工作、战斗,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感悟沂蒙精神,了解先辈们的抗战事迹,我们带领“手牵手圆梦行动夏令营”的小伙伴们前往沂蒙红嫂纪念馆。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红嫂原型明德英》展馆,“明德英是山东省沂南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靠乞讨来到马牧池乡……”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我们踏进了展厅,看着四周写满明德英奶奶事迹的墙壁,我不由生出肃穆之情。在那个战火连天、人人自危的年代,一个贫苦家庭,先后救下了多名八路军战士,用一滴滴乳汁挽救了小战士微弱的生命。如今,我们感恩战争年代为祖国解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八路军战士,也不应忘记那些在战争时期信任党、挽救八路军战士生命的“平凡”人物。

在了解了明德英奶奶的感人事迹之后,我们前往了《沂蒙母亲王换于》展馆。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在战争时期王换于奶奶设立的托儿所,她用自己的生命搭起了保护八路军和抗日干部子女的庇护所;在那里,我们了解了王换于奶奶悉心掩救抗日干部的英雄事迹,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下抗日战士的生命;在那里,我们知道了王换于奶奶用生命挡住敌人的威胁与搜查,保留了八路军的重要文件《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烈士的孩子饿死了,就断了根了,咱的孩子饿死了,你还能生育,让革命烈士的孩子吃奶,咱们的孩子就吃粮吧。”这是王换于对二儿媳说的话,这是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王换于奶奶无愧于“沂蒙母亲”的称号。

随着讲解员的步伐,我们的镜头转向《沂蒙大姐李桂芳》展厅。在孟良崮战役前夕,李桂芳和全村妇女用肩膀扛起了战士们渡河的火线桥,一分钟又一分钟,整整四十多分钟,一个人又一个人,整整一个团的兵力。汶水湍急,冰凉刺骨,战士们平安渡过河,妇女们却因此身体冻僵,落下病根。正是红嫂们舍生忘死的支持,才有了八路军源源不断前往战场的兵力,最终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沂蒙红嫂们用肩膀支撑着的,不仅仅是这座门板火线桥,还有英烈们赴死求胜的信念,最终诞生了“火线桥”的故事,供后辈们时代传唱。

沂蒙红嫂,是战争年代活跃在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女性革命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水乳交融的军民鱼水之情。正是沂蒙人民信任党、铁心跟党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才铸就了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个字,承载了沂蒙人民和党生死与共的精神,记录了战争时代沂蒙人民相信党的顽强信念,传达了党政工作者对沂蒙人民在抗战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贡献的感谢之情,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传承。


【作者:2021级本科生 范洲瀚 来自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责编:陈婉燕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