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报国团队成员 薛冠群

发布时间:2023/08/03 21:34:15   点击:  

8月3日 星期四 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工匠”是乡村振兴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之一,也是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的有力抓手。作为文化传播学院“匠心报国”实践团队的成员,我跟随团队到烟台所城里去感受当地的非遗项目,并进一步了解当地特色的乡村工匠培育措施。

所城里的时彦街一共有17个传统的非遗项目,我们主要去体验了莱州毛笔、京剧脸谱和葫芦烙画这三项当地的非遗项目。所城里的每个非遗项目都有独立的展览室、体验室。展览室里摆着琳琅满目的非遗工艺品,而且有专业人士向我们介绍每种非遗工艺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等,让我们对非遗的“前世今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体验室,非遗传承人向我们解释脸谱的制作方法、葫芦烙画的画法和毛笔的制作工序等,让我们与非遗工艺有更深层次的接触。

除了感受浓厚的非遗气息,我们还了解到当地的独特的非遗工艺与商业连接起来的措施。区政府给予房租和装修补贴,街区统一管理和推广,利用所城时彦街12个院落、1500余平方米,推出剪纸、葫芦雕刻手工艺制作、香制品制作、绒绣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体验项目。同时,对非遗项目进行设计、策划,为非遗项目打造传统文化品牌及主题设计,让烟台非遗被更多人熟知。不仅如此,也为非遗工匠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保障。

所城里非遗文化业态已达30%以上。所城里街区以烟台城市由来、海防抗倭历史、胶东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非遗展览”+“体验工坊”+“传承课堂”三大空间成为胶东非遗体验中心,让游客与非遗工艺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接触。在招商方面引入胶东非遗、连锁餐饮、文创产品、各地美食、休闲娱乐、艺术空间等众多业态品牌商户,丰富街区内容体验,延长市民和游客的体验时间。目前所城里非遗文化业态已达到30%以上,在宣传非遗工艺的同时也为乡村工匠的培育提供了新思路。

“培育乡村工匠,赋能乡村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作为山大学子,除了去更多的有借鉴意义的地方,更应该走进乡村,为探索出一条完善的乡村工匠的培育路线、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2021级本科生 薛冠群 来自单位:翻译学院 责编:朱梦洁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