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自流调研团成员 朱海宁

发布时间:2023/08/05 21:45:28   点击:  

8月5日 星期六 晴

追寻红色记忆,感悟时代脉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有许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等,为我们用好红色资源、瞻仰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优势条件。威海校区甘泉自流暑期调研团在陕西省、山东省、山西省开展了有关红色文旅的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了红色精神和革命文化,探索红色文旅的发展路径。

在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的毛泽东故居里,小小煤油灯见证了《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的诞生;枣园革命旧址周恩来旧居寝室内的纺线车反映出大生产运动的轰轰烈烈;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的朱德用过的公文包、浦化人的“七大”代表证等物品,讲述着生动感人的革命历史。除了参观承载着红色精神的遗迹等传统文旅项目,这里还发展了餐饮、民宿,投资建设了旅游公园,进行《再回延安》等红色主题演出,以及推出了“红色珍邮”“窑洞相框”等一系列的文创产品,用创新的形式让红色资源“年轻化”,让更多人愿意走进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调研员参观了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里不忘初心主题的教育馆、随军医院、马营之烈士纪念园和拥军五姐妹主题教育园,并在刘旭东家庭纪念馆采访了刘旭东先生的儿子刘昆老师。他详细讲述了自己写书、收集素材、联系旅游公司开发地方红色资源的故事。无论是实地参观革命文化纪念馆,还是走访革命后代的家人,都告诉我们:要想传承好红色文化,不仅需要外界的努力来保护传统文化旧址,也需要年轻人和革命后人承担起讲好红色故事、宣扬红色精神的责任,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此外,调研员还游览了中小学红色野营项目。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持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发挥红色文旅资源的重要作用,让红色精神浸润灵魂,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我们还线上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场景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时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走向胜利是何等不易。虽然我们人民军队与敌人的装备方面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就是靠着这样不怕牺牲、临危不惧的精神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也正是红色精神经久不灭的深刻内涵。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再到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切实地做到了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带领人民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作为青年人的我们也应该发扬西柏坡精神,在精神和物质都富足的年代,仍然能够坚定初心、不骄不躁,继续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一方面,我们要探索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帮助社会在保护好文旅资源的同时,能够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推广。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其中领悟红色精神的真谛。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要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守好红色江山,以矢志不渝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作者:2022级本科生 朱海宁 来自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责编:朱梦洁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