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7 20:43:36
点击:
从古至今,人们的出行方式由原始的步行慢慢演变到现在的汽车出行,交通越来越便利的同时,衍生出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近日,作为“青春志愿行”志愿服务团的一员,我报名参加了由重庆市大足区交通部门举办的志愿活动,维护交通法规,聚焦出行安全。
活动之初,先由何警官对报名参加的志愿者们进行了一天的培训。他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常识,接着着重强调了我们本次志愿活动的任务和一些注意事项。何警官说:“这几年大足区的交通问题是‘大事儿不多,小事儿不断’,恶性交通事故,一年顶多一两起,但不规范行车却每天都有。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十字路口引导行人和车辆规范行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硬上,交给我们来解决。”之后我们领了志愿服和旗子,开启了我们的志愿之行。
“劝诫为主,安全为先”。上岗后,我发现人们对交通规则的重视有明显的不足,有许多人为了方便就近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有一些三轮车为了方便载客在违停路段停车,甚至在公交车到站时一拥而上,阻塞交通。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却都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对于不走斑马线的行人和违规停放的三轮车,我们尽力去劝诫,对于其它不按规则行驶的车辆我们摇旗示意,在前辈的带领和我们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劝阻也算小有成效。尽管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或步履匆匆,或闲庭漫步,或风驰电掣,或不疾不徐,但在我们和交通警察的引导下,都能做到稳定有序地通过路口。
“换位思考,关注民生”。劝阻过程中,居民多言其不易。行人怕绕路而不走斑马线,三轮车因收入而违规停车,也正是这些原因,让这类行为屡禁不止。为什么屡禁不止?换位思考,行人不走斑马线固然不对,但这其中是否存在道路斑马线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载客三轮车是在当地存在许久的谋生方式,堵不如疏,为何不设置专门的载客地点?既保证了道路通行规范,也能维护民生。我和同组的志愿者们再三考虑过后,就“合理设置人行道,设置固定载客点”写了一封建议信,发在了当地交通部门官网的建议专栏中,正在等待回应。
“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活动即将接近尾声,在这半个月里,我收获了很多。在志愿站岗中我加深了对交通规则的理解,在交流劝解中我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不易,在互帮互助的同时我收获了快乐和友谊,在“为民请命”中我感到了满满的自豪感。归期将至,希望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在行路中谨记安全,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也希望我们的城市工作在规定和民生中找到平衡点。
【作者:2021级本科生 简金梅 来自单位:机械学院 责编:陈婉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