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7 20:49:08
点击:
经历接连几天的降雨,天空在今天悄然放晴。想起自己常常在向同学们介绍家乡时自豪地说“枣庄市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我看着大好的阳光,临时做了一个决定,我要约上朋友,拿上相机,去探访心里那个神圣的地方——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
纪念馆建在山上,刚到山脚下,我们就热得满头大汗,但这又怎么能熄灭我们心底的向往。我和朋友互相打气,终于来到纪念馆前,那一刻清风微拂,先前的燥热瞬间消散。抬起头,一幅壮观的景象映入眼帘,一座石碑高高挺立在山顶,上方是无边的蔚蓝天空,调皮的白云不知躲到哪里,让天空显得格外肃穆。碑顶是游击队战士持枪冲杀的人物铜像,碑上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遒劲有力的八个大字“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两侧的碑廊上刻着“雄风铁道起硝烟,抗战精神代代传。将士吟怀留瀚墨,丹心浩气映临山”。
走进馆内,便听到一声炮响,原来是演员们正在表演《沙洲受降》。我们走到观众席,眼前完善的布景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连天的华北。三十五分钟的演出里,大家都聚精会神,心脏也仿佛随着剧情跳动。在敌人投降的那一刻,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随后,我们走进了复原的日军司令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审讯室,阴森的地牢里,那些冰冷的刑具仿佛泛着寒光,而墙上列出的日军种种罪行,却让我们不能不想到这些刑具上都曾沾满革命烈士们的鲜血。在纪念馆的烈士英名录上,我得以认识他们。他们来自枣庄市的各个地方,或是中共党员,或是普通群众……文字无声却振聋发聩,历史不该被忘记!
往前走,依旧是苍柏凝翠,但气氛却不似先前凝重。我们随着人群来到了鲁南民俗馆。这里陈列着古薛国的盘扣、剪纸和制陶等独特技艺,展示着枣庄辣子鸡、糁汤和扣碗等美食的发展历史,讲述着奚仲造车的故事以及枣庄方言的变迁史。民俗馆的外面刻着领袖毛泽东的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是啊,敌人的侵略也许会让城市短暂陷落,但这城市的人民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延续着独特的历史民俗。薪火相传,战争也无法阻隔。铭记历史,开创未来,铁道游击队精神已然成为枣庄人、山大人乃至中国人深刻的奋斗基因。
走出纪念馆,看着山下繁华的街道,我和朋友们都感概颇深,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未来,这座城市又会是何景象?我无法描述,但我知道,未来在我们手中。
【作者:2022级本科生 彭涵 来自单位:法学院 责编:陈婉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