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7 20:34:51
点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从提出至今,以历时五年之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后农村“升学难”、大学生不愿回村等问题也频频登上热搜,发人深省。为深入调研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发展现状与人才流失情况,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多省多地乡村发展调研团集中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多个村落展开调研。
在调研开始前,我们团队认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信心满满地期待着与村中的同龄人进行深入探讨甚至成为好朋友。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不管是在苏王村、十里村,还是小庄村,目之所及处皆为在门口乘凉的老人和打水仗的孩子,而耳边只有旧村改造工程工地上传来的噪音。在苏王村,从带孩子的老人口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村庄的年轻人都去了隔壁镇上的琉璃厂或机械厂打工,等晚上七点以后才会回来;而走出村庄的大学生大都去了大城市工作,只有在过年才在村里露面。放暑假的孩子们在周末会去村里的支教学堂上课,其他时候没有去处,只得托给老人。“相比隔壁小孩天天玩手机,咱娃娃还算乖的嘞!”坐在门口小马扎上的奶奶一边指着不远处玩水枪的孩子,一边操着浓厚的淄博口音说。
于是我们改换思路,尝试联系村委会了解村子的总体情况。虽然被委婉拒绝几次,但是在连续奔波了两天后,我们还是在七里村和小庄等地得到了积极的回应。他们不仅对村子的耕地面积与人口如数家珍,还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主动推荐了几个年轻人所在的工厂。当我们问到村子里的大学生有多少时,办公室的阿姨兴奋地报出了几个名字,开心地对我们说仅去年一年就有五个人。但这些村子的希望,哪怕是阿姨的儿子,最后也没有回到村子里和她一起建设家乡。“村子里没有玩的地方,他们年轻人住不惯噢。”在一起去拜访一户残疾居民时,阿姨无奈地对我们说。
虽然如此,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不少希望的种子:多个村子都在有序建设长者食堂,为村子的老人提供一份温暖;村子间的校车会按时接送孩子们去镇上上学,即使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也能得到安全的保障;而十里村也在今年四月迎来了他们第一位大学生村官。“俺们的村子已经改造了一大半,”村子里的一位奶奶指着身后整齐划一的楼房对我们说,“娃娃过年回家也愿意多待两天喽!”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乡村当前的发展与人才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仅学会了针对性的调研方法,也对原先不成熟的问卷进行改进。下一步,我们将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前往各自的家乡,运用此次集中调研时学习的方法,获得更完善的数据和实地情况,为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提供山大方案。
【作者:2021级本科生 殷欢乐 来自单位:经济学院 责编:陈婉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