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0 22:51:34
点击:
久有凌云志,共上井冈山。今晨六点,我参与的山东大学2023年学生骨干红色教育实践(井冈山)研学班顺利返抵济南,8月2日至8月10日为期9天的井冈行圆满结束。
都说“不上长城非好汉”,这些天的井冈行让我明白“不上井冈非红色青年”。在这片罗霄山脉发生了无数的感人事迹,有誓死捍卫信仰的革命英烈,有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乡亲百姓,还有用一生等丈夫回家的新婚妻子……每每回想这些天我们听到的红色故事,我总是鼻尖一酸,心头微颤,我想这一定是几代中国人之间,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心灵感应。

犹记得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前那一万名烈士的名字和那块代表着三万名无名烈士的白玉碑,正是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鲜血染红了罗霄山脉的杜鹃花,染红了井冈山的红土,染红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染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
犹记得小井红军烈士陵园前一百三十位红军伤病员的碑,纪念碑上刻着毛主席亲自提笔的鎏金大字“死难烈士万岁”。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在那片稻田里没有一个人屈服,全部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昂起了高贵的头颅,被敌人架起机关枪全部杀害。
犹记得将李兆麟军之女张卓亚奶奶眼含泪水地讲到:“我的父亲在东北抗联最危急的关头,作为一军之长,为了防止自己孩子的哭啼声暴露部队位置,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抛弃在冰天雪地之中;我的父亲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作为中国共产党唯一一名公开身份的党员在哈尔滨与反动派斗争,最终被特务残忍杀害,为党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犹记得一连二班的同志们在济南相遇,在井冈山相识相知,携手共进,徒步红军挑粮小道,自制红军餐,一次次排练《团结袁王》和《错位时空》,圆满完成了本次红色培训课程。因为有你们,我的井冈研学之旅无比精彩。真诚地感谢大家、祝福大家,同时感谢为本次活动精心准备的各位老师以及默默付出的培训基地的工作人员。
行文至此,意犹未尽。英烈们,这盛世如您们所愿;同学们,这重担舍我其谁!

【作者:2020级本科生 苏彦心 来自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责编:汪诗奥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