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2 20:57:53
点击:
八月的中旬,阳光炽热,天空湛蓝。虽已入秋,但炎炎暑气尚未散去。我来到了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地雷战纪念馆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该红色基地的历史文化,理解地雷战精神的核心,并思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基地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实现创新发展。
下午我到达了海阳地雷战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雷战战术以及海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英勇斗争。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述,我认真做了笔记。夹子雷、碎石雷、钉子雷……我分别记录着不同的地雷种类,在了解它们的爆炸原理后,不由得感叹海阳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在战争年代,面对残暴的日军,毫不畏惧的英雄先烈们。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小小年纪就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当她以精准的枪法和威力巨大的地雷毙敌17名时,她只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华民族饱受侵略的年代,胶东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她一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守护家国。
参观完,我不禁感叹地雷战纪念馆的陈列丰富多样,展出了革命文物560余件套。在调研过程中,我与工作人员杨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杨老师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她的工作内容以及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建议。我还对一名游客朋友进行了现场采访,这位游客朋友感慨地说:“在这里,我感觉我像是和英雄们面对面接触了,爱国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千万千万不能忘记!”
西方的霍布斯鲍姆曾经说过:“记忆总属于我们的时代,并与无穷的现在依偎相连。”我从历史的字里行间窥得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艰苦,也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民族困厄之时,面对着日军残暴的“三光”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胶东人民无畏亦无惧,他们敢于担当、舍身报国的家国情怀,他们敢于斗争、不畏强敌的英雄豪情,他们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聪明智慧,他们视死如归、豁达潇洒的积极乐观,让无数人感怀和敬仰,也点燃了一代代后来者的爱国热情,站在地雷战纪念馆门前,我凝视着主题雕塑上“地雷战纪念馆”这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我的眼前浮现出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奋勇前行的场景。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地雷战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在代代后来者心中熠熠生辉。
【作者:2021级本科生 刘柯言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汪诗奥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