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旅再道”实践团队成员 尹丽超

发布时间:2023/08/16 20:55:21   点击:  

8月16日 星期三 晴

为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作为“红旅再道”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我来到沂蒙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体会“党民同心,军民情深”的沂蒙精神。

红色沂蒙,革命热土。进入展馆,我以时间为轴,回顾了沂蒙的抗战与发展史。黑白照片中的茅草屋十分眼熟,因为我小时候也在相似的茅草屋中玩乐,而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有多少重要的决策安排,多少铜墙铁壁一样的保卫战部署,就是在这种脆弱简陋的茅草屋中作出的。命运的齿轮悄然作响,我心中浮现那句常听长辈提起的话语:“当年战火纷飞,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安逸欢乐的生活。”

武器展览中,出现了眼熟的叉、铲等农具,我起初有些疑惑,但是很快理解了,对沂蒙大地的农民群众来说,这是农具,亦是武器,在一次次英勇悲壮的村庄自卫战中,他们以手中的农具,对抗敌人的荷枪实弹却毫不退缩,因为身后所护是亲人,是家乡,更是祖国。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战争年代前线打到哪里,沂蒙人民就支援到哪里,前线需要什么,沂蒙人民就支援什么,军鞋军衣、碾米磨面,不辞辛苦,千里相送。“骏马高山送粮食,随军辗转赴东西。”有一座塑像格外打动我,担、挑、推、拉,南瓜土豆米面粮食,这是朴实的沂蒙人民所能奉献的全部,拉车的人身材干瘪瘦小,用力到几乎匍匐在地,眼神却是坚毅向前,这绝不仅仅是一座塑像,这份真挚动人的军民之情是千千万万质朴纯真的沂蒙群众当年的真实写照。

沉浸式的参观中,我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悬挂的照片、陈列的塑像、记录在册的名字,沉默又鲜活,一字一句,仿佛在向我诉说他们的赤血丹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战争年代沂蒙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情怀,激起胸中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千层巨浪。此情此景,心中难忘,我必将继续用青春的脚步丈量沂蒙大地的宽广,把深沉的爱国情怀融进火热的青春理想。


【作者:2022级本科生 尹丽超 来自单位:法学院 责编:王涵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