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2 20:57:40
点击:
为探究不同城市的不同语言生态现象,我们“异语中的、九城联动”实践队围绕语言景观的异同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自团队的“异”语研究活动正式开展以来,我们分别从九座城市中搜集素材,包括北京、济南、太原、合肥、银川、赣州、延吉、深圳和香港,旨在利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城市语言规范的调研,进一步了解各地的语言使用情况和提出改善语言景观的建议。
队员们经大半个月的努力搜集,所搜集的素材均代表当地对语言的重视程度和侧重方向。除了路牌、公交站牌、地铁内外各种宣传标语与报站,还有非官方商业区的招牌素材。我们分别于8月5日和12日进行中期总结交流会,分享在各地收集到的图文总结和数据。例如:我负责香港地区的语言研究,在7月末,我分别乘上前往铜锣湾的巴士及多条地铁线,沿途拍下周遭的各种路牌、商店牌匾及车箱内的告示广播。香港的站牌、车站名称、车内标示均以繁体中文呈现,并辅有英文翻译。站名等地点名称更贴合香港本土的广东话语言习惯,如电车的筲箕湾站、跑马地站及石塘咀站等。


与此同时,在交流会上,我也分享了素材搜集时的所见所闻,如我发现了香港几乎完全实行三语播报,并以粤语广播为先。以香港的地铁为例,地铁到站前,会先以广东话提醒乘客下一站的目的地,及后再分别使用普通话及英语再行提醒。同时,在提示其他注重事项时,如注意车门、空隙及转乘资讯,也同样使用三语播报。再以公交车,即巴士为例,香港巴士都以顺序为粤英普的三语广播进行到站提示;但进行非到站提示时,如广告宣传、交通津贴优惠提醒等情况下,却只以广东话播报,而并未增设普通话及英语辅助广播。由此可见,香港语言播报以广东话为主,但同时非常重视普通话及英语。而且,香港本地群众都对当地两文三语的语言环境习以为常,亦看出英文和普通话在香港的高使用率。
在收集上述各项素材的过程中,我多次往返当地的各个公交站、地铁站、路牌,拍下不同设施的语言使用情况,身临其境地感受自身城市特有的语言景观及其背后的人文文化。所以,我在进行资料搜集的同时,也逐渐领略到自身城市的语言魅力--香港粤普英三语的熟练运用,使得本地和外地人都能感受香港的多语文化;以及在理解不同站名翻译时,得悉有的站名是外来语音译而成,也有站名是由当地历史和地标组合而成,这令我对于本土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非常感谢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有机会从语言生态和景观的角度出发,重新了解香港这个我土生土长的美丽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作为大学生,我们当尽青年之力,走遍九城的角落,拍下、录下城市独有的语言生态,从小景观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从“异”语中了解中国,提出改善语言环境的建议,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的不同城市。
【作者:2021级本科生 梁颖汶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王涵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