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8 20:33:43
点击:
随着“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大国工匠”等理念的提出,国家对制造业发展更为重视。但通过与身边亲朋好友的交流,我隐隐觉得许多人似乎很少有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需求,尤其是一些职校生朋友,常常囿于“躺平”“劝退”的氛围,对自身感到不自信,难以真正有效发挥专业能力。对此,我很好奇,企业层面会有怎样的看法,又有怎样的应对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于是,我在今天上午前往山东深蓝机器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在深蓝机器,我通过采访总经理李梅女士,了解到企业极其注重可持续发展,也很重视优质的制造业技术人才,而这些“蓝领”人士大多数都来自理工类高职院校。因此,为了保障人才来源,山东深蓝积极参与各大职校的校企对接,加强、优化对于职校生的实习培训。谈到工匠精神,李总认为“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然而,通过与李总的对话,我也意识到培养企业内的工匠精神并非易事,即使给予精神与物质双方面的鼓励也仍然效果不甚理想。企业常常会在职校实习生中物色人选,给予更优质的资源和培训来培养优秀的技术岗、生产岗员工,举办各种职能比赛来鼓励大家参与,但往往收效甚微,员工们都不愿参与。结合我自身的实习经历,现代打工人或许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有了当下的安逸,并不会特别渴求职业上的成功,也很少会为了未来而投资。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下,工匠精神的提升也缓慢而曲折。
我想,在新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作为企业,应当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当代价值与培育途径。培养这些员工不一定要把预期放得多高,工匠精神也是体现在日常生产中的每一处细节当中,由小变大,从细微处弘扬工匠精神。比如,结合企业实行的师徒制,师傅若能以身作则,精益求精,企业若能给予这些师傅机会和奖励,徒弟看到后自然明白提升工匠精神对自身也大有裨益,也会去学着师傅努力提升自己。

【作者:2021级本科生 赵婧 来自单位:商学院 责编:程思雯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