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参观者 戴伟健

发布时间:2023/12/12 20:15:34   点击:  

12月12日 星期二 阴

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融化的新雪,趁此冬日闲暇,我与同学们来到中心校区,走进了校史馆。这栋老楼的外表早已修葺一新,等待着来参观的山大学子与各界人士。我对山大发展的今昔,先前已略知一二,但听闻馆内有不少未曾公开的一手图像与文献,因此大为期待。

走进馆内,一面巨幅油画还原了当时国立山东大学堂的第一批学生与教员的珍贵合影。从那时至今,已经过了一百二十多个年头了。历经风霜岁月,山大仍然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于齐鲁大地。牌匾上“为国育贤”四个大字,道出山大坚持的办学初心。

我们步入展厅。复原的匾额与大门、光绪皇帝亲自批示的办学章程、泛黄的典籍与照片,都似乎让我们回到了百年前山东大学堂的浓厚氛围之中。回首峥嵘岁月,山东大学数次易址办学,几经坎坷。凝望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学生肖像,他们爱国爱校的决心已浮现眼前;端详战争时期遗留的手稿,山大师生的人文风骨已毅然耸立。

时光荏苒,我们参访的脚步向前,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山大蓬勃发展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冯陆高萧”四位文学大家为山大的文学界地位奠定了基础,“八马同槽”的佳话更是被人广为流传,二者形成了山大彼时以文史见长的独特优势。从改革开放后学校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再到三校合并、成立新世纪的新山大,最终形成一校三地的格局,校友无数、人才辈出。我感慨于山东大学数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与变迁。

山大人数十年来一贯秉持“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牢记“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在齐鲁大地追光逐梦,再踏新程。校史馆的展览顺着缓缓流淌的时间长河,在“今日山大”这一篇章结束。站在展厅长廊的尽头回望,可以说,一百二十多年来的师生们写出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山大校史。而将来新添的内容,便要由我们当代的山大人来书写了。相信将来的校史上,必定会镌刻下我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青春芳华。



【作者:2023级本科生 戴伟健 来自单位:能动学院 责编:郑博轩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