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4 20:11:21
点击:
正是冬意最浓的时候,车里的热气和窗外的灯光一起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在前往趵突泉校区观看话剧《海鸥低鸣》公演的路上,我满怀期待,畅想着“海鸥”带给我的感动。
细赏一部话剧,重温一段历史。那是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年,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立青岛大学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运动。爱国学子俞启威带领179名学生赴南京请愿,要求抗日。请愿失败后,俞启威领导组建海鸥剧社,用话剧的形式上堂下乡,与诸多热血青年奔走呼号,宣传抗日,望以燎原星火之势唤醒中华儿女的民族觉醒意识。自此,山东省第一个革命戏剧团体——海鸥剧社于滚滚革命浪潮中诞生。
灯光熄灭,大幕将启,锁定舞台,沉浸现场。话剧采用倒叙形式展开,第一幕是在黑暗压抑的审讯室里——俞启威伤痕累累,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不透露任何一个共产党员的名字,这钢铁般的意志和名门世家的风骨令我动容。接着时空转换来到国立青岛大学,俞启威一行人请愿失败后,没有放弃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领导组建海鸥剧社,以宣传革命、唤醒劳苦大众、振兴中华为己任,进行戏剧排练与演出,并在广大青大学子中产生热烈反响。在《国立青岛大学周刊》中,曾在1932年6月6日期第二版上端,记载着一篇新闻《海鸥剧社公演盛况》:“……是日观众不下千余人,济济一堂,诚属空前盛举,二剧表演均佳、恰到好处,颇得观众之赞美……”史料记载篇幅虽短小,但足以体现海鸥剧社在当时的巨大感召力,点燃了莘莘学子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吹响了热血青年慷慨激昂的革命号角。
话剧演员的精彩演绎让我仿佛置身于那段峥嵘岁月,似乎我也成为俞启威海鸥剧社的一员,奔走呼告,唤醒大众,甘为玉碎,耻为瓦全。话剧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形象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那是启威、王弢般的热血青年,满腔斗志,敢为人先,就像启威的台词所说:“学校当局和民国政府胆小怕事,但我俞启威不怕。”他们正如风雨之中的海鸥,展翅怒飞,以声声低鸣刺破暗黑的天幕;那是坚韧勇敢的俞珊,敢爱敢恨、坚持自己的主见,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唤醒观众们的思考……他们是当时“预报暴风雨的海鸥”,更是后辈们的领路人,激励着山大学子前赴后继气有浩然,报效祖国。回眸山大的红色印记,山海为家,心系祖国,山大人的血脉中流淌着滚烫的红色基因。
走出剧场,我抬头仰望漫天飞雪,却恍如隔世,脑海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不当亡国奴”的口号依旧回荡。雪片落在脸上,慢慢融化,戏剧终将谢幕,感动长存。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海鸥”从历史深处飞来,于今仍翱翔于海天,绽放于舞台……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张雅洁 来自单位:机械学院 责编:何语轩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