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8 09:40:48
点击:
早上五点四十分,我和我的父亲迎着北风抵达了位于龙都大道的爱心粥屋,开始了今日的志愿服务。
在我的家乡,“爱心粥免费早餐”项目开始于2016年9月26日,到今天,该项目的志愿者们已经奉粥2680日。本着“日行一善”的初衷,志愿者们每日都会在早上六点前做好早餐,六点整为前来就餐的环卫工人、安保人员、孤寡老人等提供饭菜,而购买食材、改进器械的过程中所需的花费,全部是由县政府拨资和志愿者们自发捐募的。而且所有的志愿者也都无偿为就餐人员做饭和打饭。
在冬日凛冽的寒风里,早早起床似乎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城市里的清洁工们往往都是五点前后起床,开始清扫街道上的垃圾,尽力为我们提供更为整洁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这时,吃上一顿早餐,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便会成为一件让他们感到温暖的事情。事实上,在全面脱贫的今天,真的会有人喝不起一碗粥吗?中共党员杨敬涛同志告诉我:“我们坚持做志愿的目的,一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大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大爱;另一个原因是给老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和同龄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不会感到孤寂。”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人的温饱问题得到了保障,但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却有着隔阂。而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善心被激发出来了,愿意给予他人帮助。
在六点左右,全体志愿者站成两排,在一名经验丰富的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始宣誓,“感恩党,感恩国家……”话语庄重而又铿锵有力,仿佛应证着志愿者们持之以恒贡献爱心的决心和毅力。在这太阳都隐匿在云层背后的冬日早晨,人们用自己的暖心来感化自己、感化他人。
我由于经验还不够丰富,就负责分发馒头的工作。很多老人在轮到我给他分发馒头的时候,都先会说上一句“谢谢”再接过馒头,这种行为虽然微小,却是对我早早起来做志愿服务的一种肯定,让我觉得早起也不是那么艰难了,并且激励着我明天继续参与。
当所有前来就餐的人员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之后,郑仁哲同志带着我参观了淮阳区爱心粥屋的发展历程,给我介绍了很多长期坚持做志愿活动的志愿者。他们中年龄小的只有七八岁,年龄大的年过半百。我也意识到爱心粥屋的活动并不仅包括早上提供爱心早餐,还包括抗震救灾、在疫情期间给人们提供帮助、在景区人流量达到高峰时提供茶水等服务。这些事情或许谈不上感天动地,却能如白开水般滋润心田。
日后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类似的志愿服务,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发一点光。
【作者:2023级本科生 黄郑豪 来自单位:能动学院 责编:张辰萌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