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当老师》观影学生 张源容

发布时间:2024/03/15 22:36:17   点击:  

3月15日 星期五 晴

“我要帮孩子们找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影片中孙老师的内心写照,同样也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内心独白。作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的轻喜剧院线电影故事片,《我要当老师》今天来到了山东大学与师生“见面”。在影片放映的过程中,会场里有笑声,也有抹去眼泪的瞬间。或许,在这一刻,这个影片的价值就已经得到体现。

该片用轻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位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故事,有初上讲台的不顺利,有期末教评的不理想,更有在施教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喜悦。影片不像过往大多数校园题材电影以学生的视角展开,而是置于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身上,用工作生活中鲜活的琐碎勾勒出一名有血有肉的“青椒”。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的重要论断,这部电影或许不是山珍海味组成的“大餐”,但却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广大师生,甚至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家常菜”。同样,一场好的思政课要掌握好“盐”的用法、用量,要让青年学生愿意吃、乐于吃、想要吃,这部电影用的“盐”,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影片中有一个核心价值就是“传承”。青年教师孙老师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他的一位恩师,正是这位老教师的用心、用情,才让少年时的孙老师从一位调皮捣蛋的小男孩,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航向。也正是这份来自老教师的恩情,让他在实现理想、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后,逐渐成为自己学生心目中的领航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嘱托,孙老师无疑是做到了。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学生,不论是那位老教师,还是这位年轻的孙老师,他们不仅影响着电影中的学生们,更是透过荧屏将这份纯粹而又厚重的情怀传递到了我们心中。

《我要当老师》的观影活动结束了,但“我要当老师”的呼喊在我们的心中慢慢响起……


【作者:2023级博士研究生 张源容 来自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谢婷婷 陈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