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2 20:47:40
点击:
今日,我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学术经历——参加了我们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师兄的毕业论文预答辩。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这次观摩经历不仅是对我学术视野的一次扩展,更是一次对自我科研能力深度反思的契机。

答辩会场的氛围严肃又令人充满期待。师兄充满自信,利落大方,系统、详实、专业地展示了他的博士生四年,在环境工程这一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他应对研究课题中难点、疑点的分析方法、以及最终采用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都展现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我意识到,尽管我的研究方向与师兄一致,但在高级氧化这一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水处理工艺的实际应用创新性上,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专家团的提问环节更是精彩。答辩委员会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专业中学术造诣深、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学术界中的佼佼者。他们从多个角度对师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质疑和探讨,每一位专家都提出了富有洞察力的问题和宝贵的建议。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师兄对自己研究的掌握程度,也体现了科学探索中严谨求实的精神。我从中学到,一个优秀的研究不仅要在技术和方法上有所创新,还要细致入微、严谨求实,能经得住真正专家们的严格审查。
我的导师在答辩的最后阶段给予了总结性评价。导师的每一句话都透露出对学术研究深刻的理解和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关注。这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科研工作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参加完答辩,我深感受益匪浅。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科研工作,发现在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此次经历让我意识到,科研工作需要持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且要有勇气面对挑战和失败。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科研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每个成员的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未来,我将更加积极地与课题组成员沟通交流,共同推进科研项目的进展。
今天的答辩经历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它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我将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既有深厚专业知识又能勇于创新的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者。
【作者:2022级硕士研究生 赵一默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蒋晓涵 陈婉燕】